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211XK20)

作品数:27 被引量:418H指数:13
相关作者:丁小强滕杰邹建洲钟一红刘中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液
  • 10篇血液透析
  • 9篇透析患者
  • 7篇血液透析患者
  • 5篇蛋白尿
  • 5篇肾病
  • 5篇肾功能
  • 5篇肾脏
  • 4篇心血管
  • 4篇血管
  • 4篇血尿
  • 4篇维持性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病患
  • 3篇心脏
  • 3篇肾病患者
  • 3篇肾功能减退
  • 3篇肾损
  • 3篇肾损伤

机构

  • 27篇复旦大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27篇丁小强
  • 14篇滕杰
  • 13篇邹建洲
  • 11篇沈波
  • 11篇钟一红
  • 11篇刘中华
  • 8篇蒋素华
  • 7篇徐少伟
  • 6篇方艺
  • 6篇刘红
  • 5篇徐雁
  • 5篇袁敏
  • 5篇陈利明
  • 4篇许迅辉
  • 4篇任丽
  • 4篇吉俊
  • 3篇晋玮
  • 3篇薛宁
  • 3篇衡艳艳
  • 3篇王春生

传媒

  • 12篇中华肾脏病杂...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肾脏病与透析...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6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120例CKD非透析患者患者,其中治疗组71例,皮下注射EPO10000U,每周1次,血红蛋白(Hb)升高至110g.L-1后,改为隔周1次;对照组49例,不使用EPO。两组同时补充铁剂和叶酸,但不服用任何降血脂药。随访期12个月。随访期每月检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每3个月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脂蛋白(a)(Lp(a))。结果:经过12个月随访,治疗组TC、LDL-C、Lp(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由治疗前5.53±0.43mmol.L-1、3.81±0.81mmol.L-1、249±80.1mg.L-1降到4.78±0.56mmol.L-1、3.09±0.93mmol.L-1、217±92.5mg.L-1(P<0.05),TG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LDL-C、Lp(a)在观察期结束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仅TC有显著下降(5.67±0.76mmol.L-1和5.27±0.72mmol.L-1,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TC下降更显著(P<0.05);EPO治疗组HDL-C显著升高(1.31±0.25mmol.L-1和1.82±0.29mmol.L-1,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治疗后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KD非透析患者用EPO能改善脂质代谢异常。
袁敏邹建州章晓燕丁小强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脂质代谢
维持性血液透析后血清尿素反弹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后血清尿素反弹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稳定的MHD患者124例为对象。取透析前、透析结束时、透析后15min、30rain血样,定量观察尿素反弹及其对透析充分性指标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和血清尿素下降率(URR)的影响。分析其与患者人口学特征、透析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液透析后的血清尿素反弹平均达13.6%,导致URR和spKt/V分别高估0.04和0.14。影响尿素反弹最重要的因素是透析效率K/V,此外还有较高的血红蛋白、较多的相对超滤量、动静脉通路和男性。结论血液透析后的尿素反弹普遍存在。对于特定的个体和透析过程,其对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影响不能忽略。
卢嘉徐少伟丁小强邹建洲刘中华沈波滕杰
关键词:血液透析尿素透析充分性
血、尿β2-微球蛋白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肾病患者血、尿β2M和尿总蛋白,并对肾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参数半定量积分。结果随肾小管间质病变形态学改变加重,血、尿β2M升高,且与病变分级呈正相关;在血β2M低于临界值的患者中,87.4%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结论β2M与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既联系密切,又不完全平行。β2M异常时,辅助诊断价值较大。
任丽蒋素华刘红丁小强宋凌燕许迅辉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肾小管活组织检查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分析2010年6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6.94±14.47)岁,透析龄(54.20±43.39)个月。所有患者均收集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a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in 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果整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58.53±18.33)nmol/L,其中25(OH)D水平正常36例(16.1%)、不足163例(72.8%)、缺乏25例(11.2%)。男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61.94±19.84)nmol/L vs.(55.12±15.37)n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P<0.05),与cTnT、NT-proBNP、hs-CRP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和25(OH)D浓度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人群中25(OH)D缺乏和不足十分常见,且可能与心脏疾病、炎症、贫血的发生发展相关。年龄增长、女性、营养不良等是导致的25(OH)D缺乏和不足的因素。25(OH)D缺乏和不足在透析人群中的意义以及合理的干预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沈波张立元邹建洲刘中华徐少伟滕杰钟一红丁小强
关键词:血液透析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IgA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病和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而影响IgA肾病顸后的因素复杂.有研究证实,尿蛋白≥1 g/24 h会增加肾衰竭的危险性,而肾病范围蛋白尿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1].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多数病理损伤重,预后不佳,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理表现轻微,预后良好.因此,即使是同样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其临床和病理表现也不尽相同,究竟其临床、病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联系对于预后判断有何指导意义,目前尚缺乏相关大样本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分析了80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於佳炜丁小强刘红章晓燕
关键词:IGA肾病患者大量蛋白尿病理损伤病理表现
AKIN标准联合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后评估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制定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心脏术后AK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年4月至8月期间在本院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N标准对心脏术后患者进行AKI诊断和分期;根据患者术后第1个24h内的生理指标最差值进行APACHEⅡ和SOFA评分,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3项评估系统的分辨力和校准力。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它们对预后的影响。结果993例患者中309例术后出现AKI,发病率为31.1%。患者AKI诊断日和首次达AKIN最高分期日距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1d和2d。AKIN1、2、3期患者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非AKI患者(P〈0.01),且分值与AKIN分期呈正相关(APACHE11r=0.37,P〈0.01;SOFAr=0.42,P〈0.01)。病死率亦随AKIN分期升高而升高。非AKI组、AKIN1期患者根据APACHE11分值计算所得的校正预计病死率(PDR—A)明显高于实际病死率(P〈0.01),而AKIN3期PDR—A则低于实际病死率(P〈0.01)。APACHEⅡ、SOFA评分及AKI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8,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拟合较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19(OR=4.26)和AKIN3期(OR=76.15)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AKIN标准能在心脏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AKI诊断和分期,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预后评估的作用。APACHEⅡ和SOFA在术后第1个24h内的评分能较好区分病情的严重程度。3者作为预测模型均显示了对于整体预后较好的分辨力和校准力,且APACHEⅡ≥19和AKIN3期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需注意APACHEⅡ计算所得的PDR—A与AKIN不同分期组实际病死率相比存在偏差,动态评分可
晋玮滕杰方艺刘中华沈波徐雁衡艳艳杨兆华王春生丁小强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预后
111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本院心外科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问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出各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AKI诊断标准为48h内Scr上升≥26.4μmol/L或较基础值增加≥50%;和(或)尿量〈0.5ml·kg^-1·h^-1达6h。结果1113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AKI发病率为33.24%,AKI患者住院病死率为6.49%,其死亡风险较非AKI患者增加5.373倍(P〈0.01)。心脏瓣膜置换伴冠脉搭桥手术术后AKI发病率为75.00%,显著高于其它瓣膜置换手术类型(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每增加10岁)、男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0min以及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55、2.110、1.768和2.994。结论AKI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术后更容易发生AKI。高龄、男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0min以及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衡艳艳方艺钟一红滕杰邹建洲王春生刘岚丁小强
关键词: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脉搭桥术
通过短时间预缺血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命运诱导肾脏缺血耐受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短时间缺血预处理在诱导肾脏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凋亡、增殖等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只分离两侧肾蒂,不进行夹闭;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第0天假手术,第4天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两侧肾蒂40min,然后恢复灌注;缺血预适应组(IPC),第0天预缺血20min,第4天再次缺血40min。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适应组。肾脏功能和病理性损伤显著减轻(P〈0.01);大鼠死亡率从33%降低为0;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坏死显著减少(P〈0.05),细胞增殖(PCNA阳性)显著增多(P〈0.01)。结论短时间缺血预处理能诱导肾脏耐受长时间缺血,减少小管上皮细胞死亡和促进其及时增殖修复可能是预缺血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蒋素华邹建洲刘红任丽许迅辉陈越丁小强
关键词:肾小管缺血耐受坏死
城乡终末期肾病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特征分析和比较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城乡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为研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开始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共928例患者,其中城市患者占69.61%,农村患者30.39%,农村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城市患者[(44.48±16.41)岁vs.(56.71±16.13)岁,P=0.000],透析前病程显著短于城市患者(28.5个月vs.51.5个月,P=0.000)。ESRD病因中农村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显著多于城市患者(67.38%vs.48.76%,P=0.000),糖尿病肾病(8.51%vs.13.47%,P=0.032)和高血压肾病(7.09%vs.12.07%,P=0.023)显著少于城市患者。农村患者血液透析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低于城市患者[(4.98±3.72)mL.min-1.1.73m-2 vs.(5.48±3.04)mL.min-1.1.73m-2,P=0.032),血压显著高于城市患者(154.73/89.55mm Hg vs.149.43/85.96mm Hg,P<0.05,1mm Hg=0.133kPa),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城市患者[(69.92±24.91)g/L vs.(74.60±25.64)g/L,P=0.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前,农村患者较城市患者年轻、病程短,透析前肾功能更差,高血压和贫血等并发症控制较差;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更多见,而高血压肾病及糖尿病肾病则相对比例较少。应加强农村肾病患者的早期防治,有效控制并发症,及时接受透析治疗。
崔晓萌钟一红龚劭敏许嵘丁小强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贫血高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与微炎症、氧化应激状态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因子κB(NF-κB)活性与微炎症、氧化应激状态及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选取MHD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32例),以体检健康者(1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PBMC的NF-κB活性,比色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PBMC的NF-κB活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F-κB活性与CVD的关系。结果:MHD患者PBMC的NF-κB活性[(1142.4±413.0)ng/mg核蛋白vs(208.3±39.5)ng/mg核蛋白,P<0.05]、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3.2mg/Lvs0.5mg/L,P<0.05)、TAOC[(21.9±6.6)U/mlvs(15.7±2.3)U/ml,P<0.05]和MDA[(6.80±0.86)nmol/mlvs(3.89±0.51)nmol/ml,P<0.05]皆显著高于对照组。单次HD后MHD患者PBMC的NF-κB活性显著升高[(2076.5±690.1)ng/mg核蛋白vs(1142.2±413.0)ng/mg核蛋白,P<0.05],TAOC显著降低[(13.6±5.0)U/mlvs(21.9±6.6)U/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BMC的NF-κB活性与白细胞计数(r=0.454,P<0.05)、血清hsCRP(r=0.590,P<0.05)及MDA(r=0.390,P<0.05)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β=0.338,P<0.05)、血清hsCRP(β=0.440,P<0.05)及MDA(β=0.319,P<0.05)皆与PBMC的NF-κB活性独立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BMC的NF-κB活性升高(>1170.0ng/mg核蛋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7,P<0.05)。结论:MHD患者PBMC的NF-κB活性显著升高,且与微炎症、氧化应激状态及CVD相关,可作为患者的炎症标志物。
徐雁邹建洲刘中华徐少伟沈波晋玮滕杰丁小强
关键词:核因子ΚB氧化应激心血管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