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0ZR1428400)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迅伍晓菲贾尧台慧玲谢云峥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奉贤地区重复献血者血液传播HBV的残留风险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地区输血传播HBV的残留风险。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采集的血液进行为期2个阶段8年的监测,选择自2000年起,在信息系统中不少于2次捐献全血记录的重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随机抽样所得148份不合格标本进行确认得不合格标本的确认率,计算HB-sAg转阳数,根据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计算发病率和残留风险。结果奉贤地区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重复献血者HBV的发病率分别为112.00/10万和48.78/10万,残留风险分别为1∶5 950和1∶13 670。结论奉贤地区的输血传播HBV的残留风险有所下降。
- 刘宇宁王迅贾尧伍晓菲蔡菊英刘晓音苏志华
- 关键词: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输血
- 上海地区无偿献血招募过程中延缓献血原因的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对延缓献血者的延缓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区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期间所有参加献血招募但被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和延缓原因进行统计和分类分析。结果延缓献血者占已登记献血人群比例较小(3.09%),其中暂缓献血者占61.49%,永久不宜献血者占38.51%。HBsAg不合格、Hb含量偏低、血压异常和健康征询项目未通过为主要的延缓原因,年轻女性Hb不合格为暂缓献血的主要原因,21~40岁人群HBsAg检测不合格为永久不宜献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促进暂缓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杜绝招募永久不宜献血者参加献血。
- 张雄民孟妍台慧玲孙大圣李超王迅
- 关键词:无偿献血招募
- 联合运用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残留风险评估的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构建数学模型对输血残留风险评估是当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根据重复献血者经常参加献血的特点,可运用“重复献血者献血问隔期转阳”模型计算重复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可运用“现患率随年龄增加”模型计算初次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血液筛查检测窗口期的特点,可运用“残留风险与发病率和窗口期长度相关”模型计算残留风险。本研究联合运用上述3种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残留风险进行探讨,并以上海地区献血者资料为实例,在对所有筛查不合格样本进行确认的情况下,评估得出上海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为1:101000。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具有参考价值,上海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较安全的水平。
- 王迅贾尧谢云峥励修楣刘晓颖伍晓菲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输血传染病数学模型
- 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携带肝炎病毒可能性的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携带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方法以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间献血者资料为例,将献血者分为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分析两类献血者的构成、献血间隔、血液筛查结果等资料,并对部分HBsAg和抗-HCV筛查结果进行确证。结果重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占全部献血的比例由2002~2005年度的25.2%,上升到2007~2010年度的29.9%,平均年龄由38岁降至32岁;重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HBsAg和抗-HCV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且不合格样本的阳性确证率也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结论重复献血者携带肝炎病毒的可能性较初次献血者低,是较安全的献血人群,应巩固和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血液安全。
- 刘宇宁王迅贾尧伍晓菲蔡菊英刘晓音苏志华
- 关键词:血液安全重复献血者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