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2EFN213200233)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邹江石胡凝姚克敏吕川根宗寿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杂交
  • 5篇杂交稻
  • 5篇两系杂交
  • 5篇两系杂交稻
  • 5篇两优培九
  • 2篇生态
  • 2篇气候
  • 1篇生长速率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适应性
  • 1篇气候模型
  • 1篇气象
  • 1篇区域规划
  • 1篇系法
  • 1篇粒重

机构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吕川根
  • 4篇姚克敏
  • 4篇胡凝
  • 4篇邹江石
  • 1篇李义珍
  • 1篇罗群昌
  • 1篇唐卫亚
  • 1篇宗寿余
  • 1篇陈远孟
  • 1篇刘广林
  • 1篇陈传华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广西热带农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因子的环境模型解析及生态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面积(S)、厚度(H)和比重(ρ)的环境预测模型。相关分析表明,谷粒面积S的影响期在颖花分化期(III~IV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VI~VII期),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利于谷粒长度和宽度发育的日平均气温(T)为27~29℃,最高气温(Tmax)34℃,最低气温(Tmin)24℃。谷粒厚度H与抽穗后1~30d的Tmax呈二次曲线关系,与T呈负相关。谷粒比重ρ与日照时数(SH)呈正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10d;与Tmax呈负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30d。有利于增加ρ的气象指标是SH达到8h,Tmax低于30℃。用1951—2002年的气候资料模拟计算了95个地区的两优培九千粒重,按7个水稻生态区归纳,平均值变化在25.93~28.01g之间。千粒重的区域分布明显随纬度而递增,由于地形影响,在湘、赣、粤北地区还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影响。晚季稻的千粒重则比早季稻高1.39g。幼穗分化期的温度和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日照时数是造成两优培九粒重区域和季节特征的主要生态原因。
吕川根宗寿余胡凝邹江石姚克敏唐卫亚
关键词:两优培九粒重气候生态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物学特性及主要配套技术被引量:13
2008年
两优培九为两系法杂交稻,已大面积成功种植。对两优培九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配套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探讨了其适宜的种植区域与栽培技术框架,如:趋利避害种植技术、适宜制种区域及其最佳制种期、制种的低温抵御技术等。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
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作物生长率的气候模型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生长速率(CGR)的气候生态特性,对于优化规划种植区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建立大田生长期(返青-成熟)相应于7个气象参数的CGR模型,并依据1980-2002年的气候资料,计算了109个地区(包括季节)的两优培九CGR,按7个水稻种植生态条件类型归纳,平均值变化在13.83~23.44 g/d.m2。华南地区早、晚稻CGR较低,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季中稻较高,黄淮稻区、四川盆地稻区和云贵高原单季稻区的CGR高达18~22 g/d.m2。综合考虑生长季节的要求和CGR的优势,两优培九的最优化种植区域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黄淮流域偏南地区。
吕川根胡凝姚克敏邹江石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气象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宁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近年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较大,为探讨其作为双季连作稻在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种植的适应情况,在南宁对其进行了双季连作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全生育期偏长,在早晚稻连作模式下,生长季节明显不够而表现为生长不足,在晚造易受不良天气影响出现早衰,不宜作双季连作稻种植;在早造表现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伏,在生育后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值,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建议作为双季早造种植,并应比其它品种提前播种,避免影响下一造耕作。
刘广林陈传华罗群昌陈远孟蒋显斌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态适应性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种植区域规划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实现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大面积种植,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合理规划和选择最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在南方稻区8个试验点连续2年进行区域生态适应性试验。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种植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原理,采用生长解析方法,选择生育期(GD)、生长速率(GR)、灌浆速率(FR)和产量指数(YI)为分析要素,分析两优培九在中国南方稻区的适应性。【结果】GD、GR、FR都可以建立决定系数较高的环境模型,YI可以由GD、GR、FR综合表达。两优培九出穗的高温促进率,短日下为5级,长日下为3级,短日促进率为4~5级,为中等感光型,在华南双季稻区的生育期稳定性低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及江淮稻区。GR等值线呈东南-西北走向,与该地区的夏季温度分布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稻区和江淮稻区是GR距平+10%的高值区,华南双季稻区为距平负值区。FR除了受灌浆结实期的环境影响外,还受到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量(GW)运转的影响。FR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距平-20%线在24°N以南,大致与两优培九作双季连作稻种植的北界一致。24~28°N为FR距平负值区域,28~30°N为FR距平正值区域,距平+20%区域在江淮稻区。因地势特点,GR和FR在四川盆地及洞庭湖地区有相对低值区,在云贵高原河谷和湘、黔、川交界的低山丘陵有相对高值区。两优培九YI在南方稻区自南向北递增,平均达到(10.01±2.71)t·ha-1。其中,华南双季稻区为(7.31±1.00)t·ha-1,华中单双季稻区为(9.34±1.28)t·ha-1,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为(11.93±2.04)t·ha-1,洞庭湖地区和四川盆地是7.5~9.0t·ha-1的低YI区,云贵高原河谷地区有15t·ha-1以上的生产潜力,南方丘陵也有10.5t·ha-1的高YI区。【结论】在种植区规划上,两优培九宜作为一季中稻,继续向28~30°N华中单双季稻区北部最有利的生态区域发展。
邹江石吕川根胡凝李义珍姚克敏
关键词:两优培九生育期生长速率灌浆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