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4C32087)

作品数:25 被引量:137H指数:8
相关作者:鹿连明叶志勇黄振东蒲占胥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黄龙病
  • 19篇柑橘
  • 17篇柑橘黄龙病
  • 7篇木虱
  • 7篇柑橘木虱
  • 3篇疫情
  • 3篇种群
  • 3篇防控技术
  • 3篇分布型
  • 3篇抽样技术
  • 2篇带菌率
  • 2篇烟粉虱
  • 2篇疫情监测
  • 2篇入侵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种群数量
  • 2篇外来入侵
  • 2篇空间分布型
  • 2篇果园

机构

  • 3篇浙江省柑橘研...
  • 2篇台州市黄岩区...

作者

  • 2篇鹿连明
  • 2篇叶志勇
  • 1篇蒲占胥
  • 1篇黄振东

传媒

  • 4篇浙江农业科学
  • 4篇植物检疫
  • 4篇农学学报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浙江柑橘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Agricu...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柑橘黄龙病防控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16年
2002年11月首次在黄岩院桥镇和沙埠镇发现柑橘黄龙病疫情后,疫情蔓延十分迅速,发病株数从2002年的8510株迅速跃至2005年的35.6万株,给黄岩柑橘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保护柑橘产业,黄岩区政府高度重视疫情的防控工作,按照“挖治管并重,综合防控”的要求,落实防控经费,签订责任书,全面开展柑橘木虱防治,组织开展疫情普查,彻底砍挖病树,到2015年病株数下降到2.85万株,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杨晓余继华张敏荣陶建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疫情普查柑橘产业柑橘木虱产业带责任书
2002—2017年台州柑橘黄龙病及亚洲柑橘木虱防控研究综述被引量:7
2018年
文章主要回顾阐述2002—2017年台州对柑橘黄龙病亚洲种和亚洲柑橘木虱防控研究结果。指出黄龙病在果园空间分布入侵初期呈均匀分布,后呈聚集分布,亚洲柑橘木虱在果园内也呈聚集分布状态;认为黄龙病对柑橘产量与品质影响是随着病级的上升增加。得出黄龙病疫情自然入侵扩散流行呈周期性变化规律,建立积年发病率(PI)与入侵年数(N)模型PI=84.6740/[1+EXP(3.540-0.5838X)](n=14,r=0.9946^(**));检测发现黄龙病树体内和亚洲柑橘木虱带菌量在11月和12月最高,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同样以12月最高。提出防治亚洲柑橘木虱除抓好春夏秋三梢期外,冬季和初春清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台州探索实践的"九坚持"和"三防五关"防控模式对黄龙病防控和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可在相似柑橘生态区推广应用。
余继华张敏荣钟列权杨晓李萍卢璐张宁陶健
关键词:发生为害规律防控措施
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2008-2010年对传播媒介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系统监测和柑橘黄龙病疫情普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季节性消长规律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年度之间和果园之间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峰次差异却较大,主要受初见期、基数和气温等三要素影响所致,并建立柑橘木虱时序成若虫数量与其气温关系模型:D=0.018T+17.365(n=36,r=0.356 3*)。针对柑橘木虱传播柑橘黄龙病的特征特性,摸索集成了"一挖两治"防控策略和"三防五关"防控技术,经过3年多的全面应用,将柑橘黄龙病发病面积持续控制在5%以内,2008-2010年将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07%,0.06%,0.04%,基本得到了持续控制效果,保障了全市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李达林汪恩国
关键词:柑橘柑橘黄龙病柑橘木虱疫情监测防控技术
柑橘黄龙病灾变原因及避灾减灾主要措施被引量:2
2014年
从柑橘黄龙病传播途径着手,分析黄岩橘区柑橘黄龙病灾变的原因,并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特点,提出了政府主导、经费保障和宣传培训,以及加强检疫监管、种植无病苗木、抓好三梢期木虱防治、切断毒源和健身栽培等减灾避灾控制措施,实现了柑橘优势产业的可持续生产。
余继华张敏荣陶健杨晓卢璐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成灾原因
采取健身栽培措施减轻柑橘黄龙病发生被引量:8
2007年
在柑橘黄龙病发生区,除了实行严格的检疫防控措施外,实施健身栽培也可有效降低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率,既能减轻发病症状,又能延长橘树经济寿命。柑橘健身栽培主要包括健苗培植、矮化修剪、均衡结果、配方施肥、有机肥施用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等。2003~2006年,以实施柑橘健身栽培措旌为主,建立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该示范区内柑橘黄龙病发生明显轻于对照区。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张敏荣余继华於一敏叶安民叶志勇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健身栽培栽培措施病虫害综合治理经济寿命矮化修剪
柑橘黄龙病老龄果园发病力与时序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揭示柑橘黄龙病自然感染年序病情发生规律,以提高监测预警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2—2015年在天然隔离屏障良好的一个老龄果园开展柑橘黄龙病自然感染发病危害研究,在初入侵果园采取3个重复样地定点定株发病扩散危害系统调查。坚持14年试验结果表明:柑橘黄龙病自然感染发病力以自然感染发病4~5年后为最强盛,其发病力可达年新发病率10%~15%,较其初发病力增强2~3倍;其当年新发病率消长呈"M型"曲线变化规律:第1自然感染发病显症高峰一般为初次入侵后的第5年前后,峰期一般为2~3年;第2个自然感染发病显症高峰为初次入侵后的第9年前后,峰期一般为1~3年,两峰之间为高位波动变化动态。老龄果园黄龙病积年发病呈Logistic曲线上行变化轨迹,其年序数值化变化模型为Q=85.8144/(1+EXP(4.0063-0.5837N))(n=14,r=0.9941^(**)),其自然感染扩散大周期为15年(其中核心为害周期10年左右)。运用这些变化规律,对提升老龄果园黄龙病监测预警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余继华汪恩国杨晓张敏荣卢璐陶建钟列权
关键词:柑橘柑橘黄龙病自然感染
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为了研究柑橘黄龙病传播介体种群消长规律和疫情动态,破解柑橘黄龙病防控问题,以主栽的早熟‘宫川’品种为重点在古城和大田柑橘园设立2个柑橘木虱监测点,采用定点定人定树定枝定时方法对柑橘木虱进行系统监测;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在10—11月的果实显症期对全市柑橘园柑橘黄龙病进行全境式普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季节性消长规律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年度之间和果园之间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峰次差异却较大,主要受初见期、基数和气温等三要素影响所致,并建立柑橘木虱时序成若虫数量与其气温关系模型:D=0.018T+17.365(n=36,r=0.3563*)。针对柑橘木虱传播柑橘黄龙病的特征特性,摸索集成了"一挖两治"防控策略和"三防五关"防控技术。经过3年的全面应用,将柑橘黄龙病发病面积持续控制在5%以内,2008—2010年将加权平均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084%、0.077%、0.051%,基本达到了持续控制效果,保障了临海市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汪恩国李达林
关键词:柑橘柑橘黄龙病柑橘木虱疫情监测防控技术
The Control Research Progress of Liberobacter asiaticum in Taizhou City
2015年
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es and discussions on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itrus psyl id (Diaphorina citri Kuwayana) and Liberobacter asi-aticum,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sampling technique of citrus psyl id in orange forests in Taizhou was defined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infection rate and carrying rate of citrus psyl id and Liberobacter asiaticum as wel a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Liberobacter asiaticum and citrus yield loss were discusse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warnings of Liberobacter asiaticum and citrus psylid control index, the economic life span of orange forests was then predicted by building the diseases spreading models with different management styles. At last,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concept that Liber-obacter asiaticum was preventable and control able.
余继华张敏荣陶健卢璐杨晓汪恩国叶志勇
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黄龙病病原分布与消长规律被引量:2
2021年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更好地探清亚洲柑橘木虱上的CLas阳性分布特性及其动态变化,提出适宜治虫防病的窗口期,特针对浙江省柑橘果园的分布特点,于2002—2019年采取定园定期和不定园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采检24个县(市、区)重点柑橘果园的亚洲柑橘木虱样品1662份、黄龙病样品2900份,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及其阳性率。结果显示,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与所处经纬度分别呈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线性方程推算,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分布范围为29.20°N以南和119.80°E以东的区域。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随黄龙病发病率增加而上升,两者呈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model)变化规律。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在月际间表现为山峰型波浪式变化结构,峰期分别为4、7、12月;在2001—2019年间的年际变化呈二次曲线,经推算,在2010年达到峰值,然后趋于缓解。据此认为,春、夏、秋3梢初期为最佳窗口期,建议加强3梢初期的治虫防病。
孟幼青汪恩国陈吴健李艳敏程帆孟敏霞
外来入侵烟粉虱生物特性及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研究
2012年
为了揭示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和年度间变动规律,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2005—2010年通过饲养观察以及采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夏峰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其夏峰量占当年总量的66.29%,其秋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出现频率为50%,其秋峰量占当年总量的17.3%,随后转入大棚和温暖的露地越冬场所越冬,在露地越冬频率为20%;年度间种群运动呈二项式曲线变化:M露地=312.21N2-6187.1N+30787(n=5,r=0.9834**),M大棚=564.7N2-10506N+49013(n=5,r=0.9967**)。影响种群变化主要有基数、气候、耕作和洪涝等,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其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5,n=36;r=0.682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0.0071T2+0.3513T-2.2188,n=36;r=0.684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李达林汪恩国林凌伟
关键词:烟粉虱生物特性种群数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