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11561)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白波徐谦吴显培叶建东陈东峰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磷酸钙
  • 5篇骨水泥
  • 4篇磷酸钙骨水泥
  • 3篇可注射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可降解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疏松性
  • 1篇椎体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 1篇肱骨
  • 1篇肱骨骨折
  • 1篇肱骨近端
  • 1篇肱骨近端骨折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白波
  • 3篇徐谦
  • 2篇吴显培
  • 2篇叶建东
  • 1篇吴景明
  • 1篇孙辉
  • 1篇刘国强
  • 1篇陈艺
  • 1篇陈东峰
  • 1篇卢伟杰
  • 1篇廖壮文
  • 1篇尹知训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纳米级rhBMP-2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股骨假体翻修时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级复合人类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合称CCPC,在修复股骨假体翻修时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选择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每只犬双侧股骨通过配对,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一侧为实验组,即CCPC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即同种异体颗粒性松质骨组(MCA组)。术中按临床上AAOS分型Ⅱ型Ⅱ度行股骨近端骨缺损造模,然后分别应用CCPC和MCA两种材料填充股骨近端骨缺损区,同时固定股骨假体。术后3、6个月分别取出各组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切片观察,了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CCPC组与MCA组骨缺损区均见有新骨形成,术后6个月两种植入材料基本被吸收替代,骨-材料结合良好,骨缺损修复良好。结论纳米级复合rhBMP-2/CPC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MCA相似。
廖壮文白波尹知训叶建东孙辉刘国强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股骨头
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对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单纯的、添加锌锶等元素及复合rhBMP-2的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CPC)植入机体后的降解及成骨作用,检验材料及其改进剂型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为9、9和6只,制备双侧胫骨结节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分别置入:A组为单纯新型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B组为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该CPC材料,C组为该CPC材料与rhBMP-2的复合物。观察其全身及植入局部反应,术后4、8、16周取材CT扫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的局部反应情况并对比观察该三种材料的降解及骨生长情况。组织切片摄像后,每组每时间点各取5幅相片用软件进行图文处理,求得术后骨组织切片中骨组织含量百分比。结果CT扫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单纯的和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CPC材料可引导新骨形成,但新骨形成少且慢,与材料降解不同步;复合rhBMP-2的CPC材料组新生骨形成多而早,基本与材料降解同步。术后骨组织含量百分比测定,A组为(41.7±16.6)%,B组为(31.2±12.2)%,C组为(71.7±21.0)%,复合BMP的CPC材料组术后骨组织切片中骨组织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复合rhBMP-2的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可较早地诱导新生骨生成,与单纯的及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相比,更适合于临床使用。
白波吴显培徐谦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降解成骨作用
磷酸钙骨水泥加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 通过比较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加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表现,探讨注射型CPC替代PMMA骨水泥作为肱骨近端骨缺损填充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2个甲醛浸泡的老年女性尸体肱骨标本,制作成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合并骨缺损模型。模型随机分三组:CPC填充组、PMMA骨水泥填充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对三组标本进行压缩、拉伸及松质骨螺钉轴向拔出试验,测龟极限压缩载荷、极限拉伸载荷及松质骨螺钉初始松动加载力等相关数据。结果 CPC组和PMMA组的最大压缩载荷、拉伸载荷和螺钉松动强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C组和PMM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型CPC能够获得与PMMA骨水泥近似的力学强度,可以认为是能够较好替代PMMA骨水泥的生物材料。
刘琦白波卢伟杰吴景明钱东阳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质疏松肱骨骨折生物力学
复合rhBMP-2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复合rhBMP-2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替代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应用于猕猴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将4只成年猕猴分为Ⅰ、Ⅱ两组,每组2只。每组猕猴T10~L7的20个椎体经皮穿刺,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复合材料组(A组,8个椎体)、可注射型PMMA组(B组,6个椎体)和手术空白对照组(C组,6个椎体)。分别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2,4、6个月行放射学检查。Ⅰ组于术后2个月、Ⅱ组于术后6个月处死,取出单个椎体,每个椎体取含材料骨样本2份,1份用于光镜检查,另1份用于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强化椎体的早期和后期效果和变化。结果A组2个月时材料部分降解,未见界面缝隙、纤维增生、炎性浸润或硬化骨痂现象,大量类骨质形成并长人材料,可见新生血管;6个月后大部分材料吸收完全,大部分软骨钙化形成成熟骨组织,有完整的骨小梁及哈佛系统。B组2个月时未见材料降解,中度炎性浸润,纤维组织膜包裹,界面缝隙明显,未见新骨生长;6个月时,炎性浸润消失,纤维界膜变薄,界面缝隙变窄,仍无材料降解和新骨生长。C组2个月后椎体骨隧道被新生骨质填充,骨小梁排列紊乱,边界硬化骨痂形成;6个月后,骨小梁排列整齐,边界骨痂消失,不能辨认,骨重建完成。结论复合rhBMP-2的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植入椎体后能够获得良好的诱导生长活性,材料降解和新骨替代同步,周期接近于正常椎体的骨愈合,可望替代PMMA获得椎体成形后早期和远期更好的组织学效果。
白波徐谦陈艺叶建东吴景明陈东峰
关键词:磷酸钙类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椎体成形术
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新研制的一种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生物相容性,为材料的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ISO10993系列标准和国内的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的GB/T16886系列标准,对这种磷酸钙骨水泥材料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微核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和体内肌内埋置试验。结果:该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原液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溶血率为1.82%,无溶血现象。对小鼠的体外L929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材料原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新西兰白兔热原反应、小鼠遗传毒性及豚鼠过敏反应。小鼠肌内埋置后植入部位无肌肉坏死,炎症反应轻,无纤维包裹。结论: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国际和国内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可适用于临床治疗相关疾病。
白波吴显培卢伟杰徐谦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