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YBB012)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福雅郑劭荣更多>>
-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古代戏曲优伶的“游艺”与“游于艺”
- 2013年
- 古代戏曲优伶出于生存需要必须游艺,"游艺"对他们来说并非优游的生活方式,常常只是一种被动选择。在戏曲优伶的"游艺"历程中,中国古典戏曲的虚拟化、程式化特征以及剧种的多样性特点渐次形成。同时,正是由于生存竞争的需要,戏曲优伶又往往能够"游于艺"。"游于艺"是对戏曲表演技巧的掌握和自由运用,是符合表演程式又能游刃有余、呈现程式之美的精湛演出。戏曲优伶"游艺"与"游于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庄子所谓技与道的关系。
- 王福雅
- 关键词:游艺游于艺
- 改编:古典戏曲的生存策略被引量:3
- 2013年
- 改编是中国古典戏曲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重要策略。以古人古事为改编对象进行创作,戏曲为自己戴上了一个护身符;改编自前代或同时之小说,戏曲可以更为广泛地走进社会的各个阶层;大量选择前人戏曲作品进行改编,既为生存,也为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文人主导和艺人主导这两种戏曲改编的路径,体现了高台教化与感性娱乐、雅与俗、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等多方面的融合。此外,改编也是戏曲经典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 王福雅
- 关键词:戏曲改编
- 从书场走向舞台——民间说唱与戏曲口头剧本的形成被引量:3
- 2013年
- 从书场走向舞台,从即兴说唱到即兴演剧,是戏曲口头剧本生成的主要路径。考察我国剧种发展史,幕表制戏剧的前身往往为说唱伎艺。伶人沿袭说书人的编创手法,以"梗概式"文本为依据,营造剧目,演述剧情。戏词的创作方法亦与说唱同出一辙,运用诗词赋赞这一程式化工具,进行灵活套用、转化,在表演中即兴编词。伶人改编小说的技法亦源自说唱,遵循可演性原则,凸显主要情节和人物,保留并突出小说中的重要科白与诗词韵语。
- 郑劭荣
- 关键词:民间说唱曲艺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