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QC2008C17)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赵虹杨安萍杨子超刘路然李金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注射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慢病毒
  • 1篇慢病毒载体
  • 1篇脑区
  • 1篇海马
  • 1篇病毒载体
  • 1篇大鼠海马

机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篇张惊宇
  • 1篇李金星
  • 1篇刘路然
  • 1篇杨子超
  • 1篇杨安萍
  • 1篇赵虹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鼠海马CA1脑区慢病毒载体注射方法学改进
2009年
目的:采用电极埋管的改进方式进行大鼠海马CA1脑区慢病毒载体注射的方法,并检测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和eGFP慢病毒注射组(eGFP),每组15只。所有实验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定位海马CA1组织,采用电极埋管的改进方式进行慢病毒注射。NS组给予生理盐水(2μL)、eGFP组给予慢病毒(2μL),SH组只实行手术操作。注射病毒7、14和30 d后,分别处死大鼠并进行全脑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慢病毒注射组的GFP绿色荧光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同时取相邻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检测eGFP慢病毒注射组的海马CA1脑区的损伤程度。结果:eGFP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CA1脑区7、14和30 d后,均可以成功检测到GFP在海马CA1脑区的表达,且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均保持稳定,不随注射后切片时间的变化而变化。Nissl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存活数目在eGFP慢病毒注射组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电极埋管的方式向大鼠海马脑区注射慢病毒的方法,并可在海马CA1脑区高水平表达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为进一步的在成年大鼠海马CA1脑区进行基因操作奠定了基础。
张惊宇杨安萍李金星刘路然赵虹杨子超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海马绿色荧光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