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10B392Z)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云梅刘忠华徐昕徐祎凡施坤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太湖春季水体固有光学特性及其对遥感反射率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吸收特性和后向散射特性是水体重要的光学特性,同时也是建立生物光学模型的基本参数。利用2009年4月太湖春季实测数据,结合生物光学模型推导了太湖春季水体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分析了太湖春季水体的吸收特性和后向散射特性,并利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对遥感反射率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非色素颗粒物是影响太湖春季水体吸收特性的主导因子,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总吸收(不包含纯水)的贡献相对较小,且色素颗粒物在梅梁湾湖区的包裹效应明显大于其他湖区。(2)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和无机悬浮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与有机悬浮物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相关系数均在0.73以下),且水体中多次散射对水面总辐亮度有较大的贡献,平均贡献率高达93.46%。(3)利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将遥感反射率变化光谱分解成3个正交因子,3个正交因子总共解释了约99%的遥感反射率变化信息,其中,第一正交因子解释了93%的变化信息,第二和第三正交因子分别解释了5%和1%的变化信息。通过对各正交因子与水体不同组分的吸收和后向散射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颗粒物的后向散射对水面反射光谱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太湖春季水体遥感反射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无机颗粒物的吸收和后向散射,有机颗粒物对遥感反射率的变化影响较小。
- 刘忠华李云梅吕恒檀静郭宇龙
-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遥感反射率经验正交分解太湖
- 基于半分析方法的内陆湖泊水体总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根据生物光学原理,通过对总悬浮物吸收占水体总吸收比例光谱的分析,确定适宜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波段范围;结合以往学者对太湖等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生物光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建立了浑浊湖泊水体总悬浮物浓度的单波段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短波波段,总悬浮物的吸收占水体总吸收的比例较高,出现光饱和现象,不适合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在732~850 nm波段范围悬浮物吸收比例相对较小,是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较适宜的波段范围.在该波段范围所建立的总悬浮物浓度单波段反演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24%,RMSE低于18 mg/L,其中反演效果最好的波段位于825 nm处.该方法反演总悬浮物浓度效果优于传统的经验算法.
- 施坤李云梅刘忠华徐祎凡徐昕马万泉陆超平
- 关键词:总悬浮物太湖巢湖生物光学模型
-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巢湖后向散射概率估算被引量:4
- 2011年
- 后向散射概率是水面光谱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09年6月巢湖实测数据,基于生物光学模型在近红外波段的简化原理,通过2个近红外波段构建巢湖后向散射概率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巢湖后向散射概率最大值为0.059,最小值为0.001 4,均值为0.023 6,巢湖西部后向散射概率总体上大于东部,并且西部的空间差异性要大于东部.此外,利用后向散射概率计算出各样点的颗粒物折射指数,根据折射指数的变化范围划分巢湖水体颗粒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74%的样点属于无机颗粒物主导型,18.5%的样点属于藻类颗粒物和无机颗粒物共同主导型,而藻类颗粒物主导的样点仅占总样点的7.4%,说明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主要受无机颗粒物影响,而藻类颗粒物的影响相对较小.
- 刘忠华李云梅吕恒徐祎凡徐昕黄家柱
- 关键词:生物光学模型巢湖
- 基于不同光谱主导因子的内陆湖泊水体叶绿素浓度三波段反演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分层聚类法,对实测的遥感反射率进行分类,结合固有光学特征和实测的水色要素,确定每种类别遥感反射率光谱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根据太湖、滇池、三峡库区及巢湖的地面遥感实验,将其遥感反射率分为3类,类型一的光学特性由总悬浮物和浮游藻类共同主导,类型二的光学特性由浮游藻类主导,类型三的光学特性由悬浮物主导.根据每类水体光学特征的差异,分别建立叶绿素浓度的三波段反演模型,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3.8%,均方根误差为8.5 mg/m3,其反演精度要高于未经分类而直接建立的三波段模型.
- 施坤李云梅刘忠华徐祎凡徐昕吴传庆朱利
- 关键词:浮游藻类总悬浮物叶绿素浓度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