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2004-52)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谌红献张瑞岭郝伟叶敏捷李昌琪更多>>
相关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巴胺D2受...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受体
  • 2篇条件性位置偏...
  • 2篇位置偏爱
  • 2篇吗啡条件性位...
  • 1篇多巴胺D2
  • 1篇多巴胺转运体
  • 1篇转运体
  • 1篇吗啡
  • 1篇疾病易感性
  • 1篇隔核
  • 1篇伏隔核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篇郝伟
  • 2篇张瑞岭
  • 2篇谌红献
  • 1篇王瑛
  • 1篇李昌琪
  • 1篇叶敏捷

传媒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鼠伏隔核多巴胺D2受体及转运体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不同易感性的大鼠脑伏隔核多巴胺D2受体(D2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水平。方法将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抽取30只作为对照组,余130只为吗啡组。对吗啡组在预测试后建立吗啡CPP模型。根据CPP值[以末次CPP测评时大鼠在伴药侧(大鼠注射吗啡后放入该侧,吗啡剂量从5mg·kg^-1·次^-1开始逐渐增加,第10天为50mg·kg^-1·次^-1)的停留时间减去预测试在该侧停留的时间]将吗啡组大鼠按比例分为高(26只)、中(78只)、低偏爱组(26只),其中高、低偏爱组(每组大鼠死亡各2只)分别于吗啡末次注射(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后3h、3d和14d分别处死大鼠(每组各8只),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伏隔核D:R和DAT的灰度值(阳性区域的强弱与灰度值呈反比),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预测试3组CP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吗啡注射后3h、戒断后3d和14d,高偏爱组CPP值[分别为(507±108)s、(524±113)s、(483±60)s]均长于低偏爱组[分别为(100±74)s、(166±86)s、(149±89)s;P:0.000]和对照组[分别为(97±111)s、(39±26)s、(-4.9±140.1)s;P=0.000]。(2)上述各时点高偏爱组D:RmRNA灰度值(131±3、122±5、119±5)均高于低偏爱组(125±4、117±8、114±5)和对照组(111±6、107±7、106±3;P〈0.01);高偏爱组DATmRNA灰度值(161±5、143±4、134±6)亦高于低偏爱组(156±5、139±3、130±4)和对照组(120±4、126±7、129±4;P〈0.01)。结论大鼠吗啡CPP易感性高可能与伏隔核的D2R及DAT表达低下有关。
叶敏捷王瑛张瑞岭谌红献郝伟李昌琪
关键词:疾病易感性受体多巴胺D2伏隔核条件性位置偏爱
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差异的内侧前额皮质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1受体(D,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D2R和DAT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只和对照组30只。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各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D:RmRNA和DAT mRNA的表达。结果①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②mPFC的D2R 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5.39)],两两比较高偏爱组的D2R mRNA灰度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③DAT 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h,高偏爱组灰度值(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差异有显著性(t=7.564,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h,高偏爱组灰度值(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灰度值(138.84±3.99),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mRNA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PFC的D2R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mPFC的DAT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叶敏捷王瑛张瑞岭谌红献郝伟李昌琪
关键词: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多巴胺D2受体多巴胺转运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