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40107)

作品数:16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治国宋婷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格萨尔
  • 9篇翻译
  • 8篇《格萨尔》
  • 7篇史诗
  • 3篇英译
  • 3篇文本
  • 3篇文学
  • 3篇民族
  • 3篇汉译
  • 3篇《格萨尔》史...
  • 2篇译史
  • 2篇中介模式
  • 2篇文化
  • 2篇格萨尔王
  • 2篇翻译史
  • 1篇道格拉斯
  • 1篇对译
  • 1篇多语
  • 1篇徐梵澄
  • 1篇叙事

机构

  • 16篇天津工业大学
  • 11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16篇王治国
  • 3篇宋婷

传媒

  • 2篇西藏研究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2篇民族翻译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美藏学与《格萨尔》域外传播的语境解析被引量:11
2016年
《格萨尔》域外传播与海外藏学的发展紧密相关,总体上经历了由欧洲向北美研究重心的转变。百年来史诗在北美的传播与北美藏学的发展轨迹一脉相承,根植于藏传佛教北美传播的文化语境。北美主体文化寻求精神家园的审美需求与《格萨尔》史诗的自由精神相契合,构成了《格萨尔》在北美传播的翻译语境。《格萨尔》史诗北美传播的语境分析,无疑会为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走出去"提供借鉴意义。
王治国
关键词:《格萨尔》语境
《格萨尔》史诗在北美的跨界传播——以DouglasPenick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1
2015年
美国藏学家在《格萨尔》史诗的域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Douglas Penick(道格拉斯·潘尼克)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本的文体变异与翻译策略,评析译者运用歌剧化编译策略以现代散体诗歌诠释《格萨尔》思想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启示以及该译本对《格萨尔》史诗跨界传播的借鉴意义。
宋婷王治国
关键词:文体变异
《格萨尔》史诗文本传承的互文性解读
2015年
《格萨尔》史诗经千年传唱流传至今,文本传承是一条重要的传播渠道。说唱艺人、唱本记录者、僧侣文人作者和听众群体都参与了史诗文本化的过程,构成了史诗传播的多重主体。文章借鉴互文性理论,在对《格萨尔》文本迁移与当代重构的寻绎中,审视《格萨尔》文本生成机制的多重视域,力图构建史诗从古老传说到现代演绎中互文传承的意义空间。
王治国
关键词:《格萨尔》互文性
双重书写:非母语再创与译入语创译——以葛浩文英译阿来《格萨尔王》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经口头传承和文本书写多渠道民间创作和多元文化共同模塑流传至今。藏族作家阿来以汉语写作方式对《格萨尔王》进行再创,其作为重述神话的《格萨尔王》小说汉语本又由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为英语。文章以民族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与异域传承为个案,通过对阿来重塑神话的非母语再创实践与葛浩文其人其译对当代中国文学经由英语翻译走向世界的描述,分析了民族史诗在由藏语母体到汉语文本再到英语文本的非母语再创和译入语创译的双重书写和二度翻译中,文本经历的多重阐释与文化转码,探析了在重塑神话的文学实践话语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国家话语中,类似于再创与创译的双重书写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王治国
关键词:《格萨尔王》创译
印度史诗文本翻译研究
2015年
史诗《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在印度文学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文章对这两部史诗汉译史进行了历时溯源与重新阐述,旨在探索其在文本化之后所呈现的翻译特点,彰显印度史诗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口传史诗翻译的启迪意义。
王治国
关键词:印度史诗翻译史
口传史诗《格萨尔》对外传播的翻译中介模式探析被引量:9
2015年
民族口传文学翻译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书写中华多民族翻译史的一个重要篇章。以活形态民族史诗《格萨尔》域内外翻译为研究个案,勾勒出民族文学"民译"、"汉译"和"外译"的翻译全景图。将藏语和蒙古语原创史诗翻译为汉语,通过汉译中介再翻译为各种外语推向世界,构成了当前民族文学以汉语为中介走向世界文学的译介模式。该模式为其他民族文学和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王治国
关键词:《格萨尔》翻译世界文学
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翻译学解读——以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译介为例
《格萨尔》民译和汉译构成了史诗域内翻译的广阔天地,将藏语和蒙古语原创史诗翻译为汉语之后,通过汉语中介,进而再翻译为各种外语、最终推向世界,这就为探寻其他民族史诗、文学和文化"走出去"和通向世界文学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可资借...
王治国
关键词:民族文化《格萨尔》翻译学
文献传递
中国翻译史书写的民族文学之维——朝向建构中华多民族翻译史观的思考被引量:5
2014年
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视野下,中国翻译史书写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三组关系亟待关注: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翻译;口传文学翻译与书面文学翻译;海外华语文学翻译与本土中华文学翻译。少数民族文学、口传文学和海外华语文学翻译的纳入,可使翻译史在容量上成重量级、在形式上呈多声部,这是突破当前翻译史书写瓶颈所在,也是作为朝向确立中华多民族翻译文学史观的一种努力和书写中国多民族翻译史的一次尝试。
王治国
荷马史诗文本翻译的当代诠释
2014年
荷马史诗是西方翻译史上除了《圣经》以外,在所有文学作品中翻译最多最频繁的作品,通过拉丁文献和翻译文本得以传遍世界。文章对荷马史诗中西翻译史作一综合性比较研究,旨在探索其在文本化之后翻译所呈现的特点,以期突出荷马史诗翻译在世界翻译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口传史诗翻译的启迪意义。
王治国
关键词:荷马史诗翻译史
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汉译中介模式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汉译中介模式——从《达斡尔族乌钦体民间叙事诗<少郎和岱夫>》英译谈起被引量:6
2014年
由张志刚翻译、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达斡尔族乌钦体民间叙事诗《少郎和岱夫》英译本的出版发行,为民族口头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渠道和途径,对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文学的民译和汉译构成了民族文学域内翻译的广阔天地,将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为汉语之后,通过汉语中介,进而再翻译为各种外语、最终推向世界,这便是当下民族史诗、文学和文化"走出去"和通向世界文学的可行译介途径。
王治国
关键词:口头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