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9Z0078)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国富薛士鹏吴利先白丽更多>>
- 相关机构:大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歧杆菌介导的福氏志贺菌Bb-ipaB疫苗免疫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b)介导的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Bb-ipaB疫苗的免疫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疫苗组(Bb-ipaB)、Bb组和PBS组。每周灌胃免疫1次,共4次。未次免疫1周后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E、IgA及小肠黏液sIgA;取小鼠胸腺和脾脏,称重,计算胸腺和脾指数;采用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结果疫苗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E、IgA,小肠黏液sIgA,胸腺脾指数,脾细胞增殖能力及脾细胞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Bb-ipaB疫苗免疫可刺激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并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具有开发潜能和研究价值。
- 王国富薛士鹏吴利先
- 关键词:双歧杆菌福氏志贺菌疫苗免疫机制
- 大理地区志贺菌耐药性分布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志贺菌耐药性分布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2010~2011年从大理地区各医院收集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K-B琼脂扩散法检测分离的志贺菌对12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E-test法检测环丙沙星和萘啶酸对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经PCR和DNA测序检测耐药菌株基因突变;R质粒接合试验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R质粒介导的相关性。结果共分离到68株志贺菌,其中福氏志贺菌41株,宋内志贺菌25株,鲍氏志贺菌2株;志贺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较敏感,对喹诺酮类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环丙沙星对志贺菌的MIC在0.008~32μg/ml之间,萘啶酸对志贺菌的MIC均≥1μg/ml,有4株MIC≥256μg/ml;6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中均存在gyrA基因Ser83→Leu和parC基因Ser80→Ile的突变,其中有2株存在gyrA基因Asp87→Asn的突变,2株存在Asp87→Gly的突变,3株存在parC基因Gln91→His的突变;R质粒介导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无关。结论治疗细菌性痢疾首选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志贺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密切相关,与R质粒介导无关。
- 王国富薛士鹏吴利先
- 关键词:志贺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
- 双歧杆菌介导的福氏志贺菌Bb-ipaB疫苗的构建
- 2013年
- 目的:构建福氏志贺菌重组双歧杆菌Bb-ipaB疫苗。方法:以福氏志贺菌DNA为模板扩增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双酶切后克隆到pGEX-1λT质粒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ipaB,电穿孔法将该质粒转化入Bb,构建福氏志贺菌重组Bb-ipaB疫苗。结果:成功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 711 bp的ipaB基因,双酶切证实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并成功转化入双歧杆菌,构建rBb-ipaB疫苗。结论:成功构建福氏志贺菌重组rBb-ipaB疫苗,为该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国富薛士鹏白丽吴利先
- 关键词:福氏志贺菌双歧杆菌
- 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探讨重组蛋白IpaB经口服免疫小鼠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方法:用PCR扩增ipaB目的基因,克隆至pQE-30表达载体中,转化宿主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IpaB;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纯化后灌胃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A、小肠黏液sIgA和粪便sIgA。结果:ipaB基因全长1743bp。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Mr)约为64000。Western blot分析能与福氏志贺菌全菌抗血清反应。免疫小鼠后,血清IgA、IgG,粪sIgA,肠黏液s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纯化后口服免疫可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细菌性痢疾的疫苗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 王国富薛士鹏白丽吴利先
- 关键词:志贺菌克隆免疫原性
- 大理地区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理地区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以及多重PCR技术在志贺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常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法对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分离到的标本再用多重PCR法对志贺菌的毒力基因shetA、shetB、ial和ipaH进行扩增检测。结果通过常规培养和生化反应鉴定,得到68株志贺菌。血清学鉴定显示福氏志贺菌41株,宋内志贺菌25株,鲍氏志贺菌2株。通过多重PCR扩增后68株志贺菌均在423bp(ipaH)处出现了条带,检出率为100%,其余在147bp(shetB)、309bp(shetA)处以及320bp(ial)处均出现了至少一个条带,与常规鉴定法的符合率达100%。5份直接用阳性粪便标本提取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后,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结论大理地区细菌性痢疾患者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多重PCR技术可用于志贺菌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王国富薛士鹏吴利先
- 关键词:志贺菌血清型多重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