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40032)
- 作品数:3 被引量:150H指数:3
- 相关作者:丁建新阚哲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韶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语法、思维与认知——相对主义视野中的语言多样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本文在语言相对主义原则下讨论了语言性思维、语言构建现实等核心问题,从而揭示人类语言多样性对认知的影响。同时阐明了语言无意识、文化无意识以及相对主义与普世主义之间的对立等许多相关问题。文章认为相对主义思想是关于人的思维、认知研究中不能回避的原则,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丁建新
- 关键词:相对主义语法思维语言多样性
- 汉语位移事件词汇化的语言类型探究被引量:76
- 2010年
- 位移事件的词汇化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本文在Talmy(1985,1991,2000a,2000b)和Slobin(2004)的基础上提出汉语属于广义均等构架语言,并以汉语位移类动趋式中做趋向补语的词是动词而不是附目为突破口,从词汇内部构造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予以论证。本文进一步证明,某一语言特定的词汇化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族语者会注意经验的某些特定方面,并用该语言特定的方式叙述出来。
- 阚哲华
- 关键词:汉语词汇化语言类型
- 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系列研究之一被引量:64
- 2010年
- 本文以囚犯语言、黑帮行话、引航员俚语、卡车司机车载电台语言、大学校园俚语、说唱音乐等反语言或半反语言形式为例,说明这一另类话语及其构建的另类世界。反语言是一种相对于主流语言来说具有不同词汇的语言形式,是反文化群体用来反抗、抵制、扰乱、从而远离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话语实践。相对于主流语言,反语言具有寄生性与隐喻性。反语言生成反社会,反社会是主流社会的有意识的替代。反语言是构建身份认同、寻找"有意义的他者"的重要手段。反语言作为边缘话语的一种极端形式,对社会符号学研究话语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丁建新
- 关键词:反社会寄生身份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