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5065)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钟中李杰元慧慧胡轶佳叶晶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中尺度
  • 4篇气候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热带
  • 3篇急流
  • 3篇高空
  • 3篇高空急流
  • 3篇值模拟
  • 2篇中尺度扰动
  • 2篇气候模拟
  • 2篇气候学
  • 2篇气旋
  • 2篇区域气候
  • 2篇区域气候模拟
  • 2篇热带气旋
  • 2篇夏季
  • 2篇降水
  • 2篇黑潮
  • 2篇PH
  • 1篇东亚季风

机构

  • 13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 1篇南京军区气象...
  • 1篇成都军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钟中
  • 4篇胡轶佳
  • 3篇李杰
  • 3篇元慧慧
  • 2篇王晓婷
  • 1篇俞永强
  • 1篇张学洪
  • 1篇李薇
  • 1篇宇如聪
  • 1篇严卫
  • 1篇刘海龙
  • 1篇贾蓓
  • 1篇刘喜迎
  • 1篇任建奇
  • 1篇张金善
  • 1篇韩丁
  • 1篇张春华
  • 1篇郑红莲
  • 1篇葛义军
  • 1篇叶晶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气象学报
  • 1篇Chines...
  • 1篇Advanc...
  • 1篇China ...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气多尺度振荡的区域气候模拟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夏季东亚区域气候进行了季节尺度模拟,并通过小波分解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观测和模拟的气象要素进行多尺度分析,旨在研究区域气候模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气多尺度振荡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降水低频振荡的模拟要优于对其它振荡周期的模拟,而对降水高频振荡和天气尺度周期振荡的描述能力相对较弱。模式对整个对流层温度模拟偏低,且主要表现在对低频温度模拟偏低。对流层下层温度模拟误差主要是由对高频温度振荡的模拟误差造成的,对流层上层温度模拟误差主要是低频温度振荡的模拟误差造成的。由于高频温度所占方差贡献很小,因此,提高模式对整层大气低频温度变化的模拟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但总体上各种时间尺度温度振荡和梅雨期降水振荡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除涡度的8天周期振荡外,涡度的其它周期振荡和降水振荡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梅雨降水集中期主要与16天以上涡度低频振荡和4天以下涡度高频振荡相对应,涡度天气尺度周期振荡对梅雨期降水的贡献不大。涡度振荡分量周期越长,其模拟与观测之间相关系数的垂直变化就越大,且不论周期长短,涡度各周期分量方差贡献的大小都基本相同。
胡轶佳钟中王晓婷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小波分解长江中下游夏季
Fine-resolution simulation of surface current and sea ice in the Arctic Mediterranean Seas被引量:1
2007年
A free-resolution model is developed for ocean circulation simulation in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is applied to simulate surface current and sea ice variations in the Arctic Mediterranean Seas. A dynamic sea ice model in elastic-viscous-plastic rheology and a thermodynamic sea ice model are employed. A 200-year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and a dimatological average of a 10-year period (14lst-150th) is presented with focus on sea ice concentration and surface current variations in the Arctic Mediterranean Seas. The model is able to simulate well the East Greenland Current, Beaufort Gyre and the Transpolar Drift, but the simulated West Spitsbergen Current is small and weak. In the March climatology, the sea ice coverage can be simulated well except for a bit more ice in east of Spitsbergen Island. The result is also good for the September scenario except for less ice concentration east of Greenland and greater ice concentration near the ice margin. The extra ice east of Spitsbergen Island is caused by sea ice current convergence forced by atmospheric wind stress.
刘喜迎张学洪宇如聪刘海龙李薇
东亚季风区夏季海气系统位相关系的特殊性
本文利用28年的月平均降水、海温、OLR、海平面气压等资料,通过同期相关、滞后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了东亚季风区夏季海气相互作用的特殊性和不同海区大气影响海洋的可能机制,得到以下结论:中高纬海域和低纬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机制不...
胡轶佳钟中贾蓓田妍妍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东亚季风
文献传递
Comparison Study on Wind Input and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Expressions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yphoon-Generated Waves被引量:1
2008年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ind input and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on the simulation of typhoon-waves, thre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 model. The three experiments adopt the Komen, Janssens, and Westhuysen expressions for wind input and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above-mentioned source tems, oth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se experiments are the same. I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Westhuysen expression result in the least simulation errors while that with the Janssens expression has the most.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s with Komen and Westhuysen expressions show that the differenees i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WH) have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dissipation energy caused by whiteeapping.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source te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ultant differences of the simulated SWH between the two experiments.
葛义军钟中张金善蒋小平
热带气旋风暴潮模拟中的海面风场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该文以1997年热带气旋Winnie(1997)在我国登陆前后时段为例,对热带气旋风暴潮数值模拟中常用的Holland经验模型风场和多重嵌套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模拟风场的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验模型风场对实际热带气旋风场的刻画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对于热带气旋风暴潮的准确模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有可能影响到风暴潮增水过程初振和余振的机理,用中尺度热带气旋数值模式模拟风场取代经验模型风场将是准确刻画热带气旋风暴潮增减水过程的有效手段。文中还讨论了采用经验模型风场存在的具体问题。
张金善钟中胡轶佳
关键词:热带气旋风暴潮中尺度数值模式海面风场
南海热带气旋引起的海表面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的高分辨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分别分析了南海4种典型热带气旋所引起的SST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路径、移速和海面热力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这4种热带气旋在南海造成的海面降温具有不同的特征。热带气旋Imbudo(0308)属快速移动的西行路径型,在其路径的右侧造成了较大的降温区,降温中心离热带气旋中心约120 km;热带气旋Chanchu(0601)为西行北翘型,在其路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降温中心;打转型热带气旋很容易在其打转处形成降温中心,热带气旋Kai-Tak(0004)在海面造成了9.75℃的降温,在其打转处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冷涡;热带气旋Vongfong(0214)由于其左侧是南海西部夏季冷涡,混合层深度较浅,其作用使得冷涡加强,并在其路径的左侧造成大面积降温区。
蒋小平钟中赵思楠姜洪峰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热带气旋冷涡
夏季西太副高和中国东部降水关系的模拟检验
夏季中国东部雨带的季节性进退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密切相关。本文利用RegCM3对1998年夏季中国异常气候事件进行了季节尺度区域气候模拟对比研究,共做了两个数值试验,一个是控制试验,另一个是采用逼近技术强迫副高...
钟中王晓婷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降水区域气候模拟
文献传递
副热带高空急流中的中尺度扰动和动量输送
迄今为止,有关副热带高空急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流位置和强度的气候态及其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上,然而有研究表明副热带高空急流并不是简单的行星尺度系统,它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可以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影响区域天气和气候。本...
钟中元慧慧李杰范海燕
关键词:高空急流数值模拟中尺度
文献传递
一次高空急流增强过程中的中尺度扰动和动量输送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研究了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一次短时间尺度强度变化过程中的中尺度西风扰动特征和相应的动量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急流强度短时间尺度变化以急流轴线为界,北侧增强,南侧减弱。急流整体增强和急流内部中尺度西风扰动的积累效应有关。急流入口区(出口区)南侧主要为西风动量水平通量辐散区(辐合区),北侧为辐合区(辐散区),西风动量水平辐合辐散区的水平尺度只有百公里左右,也属于中尺度范围,并且辐合辐散区一般位于地形坡度较大区域上空。西风动量的垂直输送与西风动量水平通量散度分布几乎一致,但数值小一个量级以上。
钟中元慧慧李杰范海燕
关键词:高空急流数值模拟中尺度
云相态的卫星遥感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云相态不仅是气象学和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参量,也是卫星云参数反演的关键要素,其识别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光学厚度、有效粒子半径等光学和微物理参数的反演精度。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云相态的识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对能够提取云相态信息的主要星载遥感源进行了介绍,重点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利用星载被动光学遥感资料、偏振辐射资料以及主动雷达资料进行云相态反演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技术特点,最后针对目前云相态反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任建奇严卫叶晶韩丁
关键词:卫星遥感反演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