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572014AB09) 作品数:9 被引量:40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永峰 孙彩玉 邸雪颖 王鲁宁 宋玉珍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天文地球 电气工程 更多>>
新型低维材料MXene的研究进展 2016年 MXene材料是一种基于过渡金属碳化物的低维材料,近年来对该材料的研究逐渐升温。MXene材料可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由于MXene是由MAX相刻蚀而成,因此,它也有着很强的金属导电性和极高的导热率,本质上更像"导电性黏土"。不仅如此,在储能领域,也是一支潜力股,在"超级电容器"领域有望一展身手。MXene的潜能不仅局限于电能领域,还涉及到环境领域,可在环境条件人为操作下可逆储氢,并且由于其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也可作为气体分子的传感器。 冷岳阳 张抒意 宗新轩 李永峰关键词:低维材料 储能 高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环境毒理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8 2016年 毒理学是一门交织学科,为了要适应高校对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摸索,必要对毒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审核方法三个方面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改变现有教学中的不足,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使环境毒理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更有利,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科学专业合格人才提供重要保证。提出通过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探究性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刘家琦 宋玉珍 李永峰关键词:环境毒理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基于微信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环境毒理学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4 2016年 "翻转课堂"利用的是当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传递的灵活性,使面对面教学成为可能。当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刺激了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而基于微信微课的翻转课堂则为环境毒理学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根据环境毒理学和翻转课堂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环境毒理学的教与学。 石珂 宋玉珍 李永峰关键词:教学方式 环境毒理学 毒性 影响因素 阳电极面积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最具应用前景之一是处理废水的同时能够产生电能。以糖蜜废水作为阳极基质,以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做阴极溶液,研究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不同电极面积对产电性能和COD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外电阻为300Q时,大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A.(阳极面积为78.15cm^2)及小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面积为76.8cm^2)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0.28mW/cm^2和0.22mW/cm^2。在前200个小时内,A:电池在第60个小时时产生最大电压71.1mV和最大电流189.5μA,A,在第190个小时时产生最大电压81.1mV和最大电流228.1μA。同时,当Zn^2+作阴极溶液时,小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溶液的COD去除率在1.5%到7.02%之间,大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溶液的COD去除率在0到14.96%之间。阴极中Zn^2+去除率A1中为28.6%,A2为21.2%。 秦必达 孙彩玉 王佳瑜 党煊栋 邸雪颖 李永峰关键词:功率密度 COD 金属离子 可燃冰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1 2017年 可燃冰作为21世纪最具有价值的能源之一,备受世界关注。通过分析可燃冰的结构,形成条件及状态以及开采困难,结合可燃冰的研究原则,总结了国内国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手段,从二氧化碳置换法反思,提出了工业废气置换开采可燃冰的构想,同时,也为推进我国可燃冰工作进程提出了建议。 宗新轩 张抒意 冷岳阳 李永峰关键词:可燃冰 量子化学 分子动力学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含银废水的产电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以剩余污泥为阳极底,糖蜜废水为基质,Ag Cl废水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Two-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简称MFCs),并研究了电池的产电特性、库仑效率及金属去除率.结果表明:Ag+不仅可以作为阴极电子受体,而且还能稳定产电,外电阻为1000Ω时,获得的最大电压为514.5 m V,最大功率密度为65.82 m W·m-2.在阴极实现了对废水中Ag+的去除,最大去除率可达71.6%,而且Ag+浓度为2000 mg·L-1时,回收金属银单质质量为197.66 g.在阳极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也很显著,库仑效率最高为2.66%,COD去除率最大为81.22%. 孙彩玉 邸雪颖 于宏洲 王鲁宁 党煊栋 秦必达 李永峰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废水处理 含银废水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处理重金属-有机废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为研究对象,构建阳极为糖蜜废水、阴极为不同金属离子废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其产电性能和去污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同时处理有机废水和金属离子废水,其中,Ag^+为阴极液时,其MFC稳定性最好,最高输出电压为198 m V、最大功率密度为23.1 m W/m^2、内阻为500Ω,Cu^(2+)为阴极液时分别为149 m V、13.9 m W/m^2、600Ω,Zn^(2+)为阴极液时分别为16 m V、1.9×10^(-6)m W/m^2、900Ω。阳极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以Ag^+为阴极液时最高,可达72%,Cu^(2+)和Zn^(2+)分别为54%和19.2%。阴极金属离子去除率Ag^+为72%、Cu^(2+)42%、Zn^(2+)19.8%。 孙彩玉 邸雪颖 秦必达 李永峰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金属离子 有机废水 产电性能 连续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该实验的研究对象为连续流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时考察连续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污水处理、发电和重金属离子(Cu^(2+)、Ni^(2+)、Cr^(6+)、Cd^(2+)电镀废水,500 mg/L)的处理回收效果并与传统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对比。在厌氧环境下以微生物本身作为催化剂,利用人工配成的糖蜜废水作为阳极底物,不同有毒重金属离子溶液作为阴极底物。试验结果表明,在外电阻(1 000Ω)相同的情况下得到Crr^(6+)电镀废水作为阴极时的产电性能最佳,获得最大电压U=114.2 mV,功率密度P=35.648 8 mW/m^2,库伦效率CE=44.13%,同时得到最高金属离子去除率66%。相比之下Cu^(2+)阴极液组产电效果较差,电压稳定值不足0.01 V,功率密度P=6.059 m W/m^2与库伦效率CE=3.78%均为最低值。在阳极均实现了对模拟糖蜜废水的降解,处理效果最显著的是Cd~(^(2+))阴极液组,COD去除率达到78%。最后对MFC阴极还原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Cu^(2+)还原产物包括Cu_2O与铜单质,Crr^(6+)主要被还原成Cr_2O_3,Cd^(2+)与Ni^(2+)主要生成单质状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电极还原物质,经计算机检索与国际标准PDF对照。得到4组不同阴极液中,Cu^(2+)被还原生成Cu_2O晶体与单质铜。Ni^(2+)被还原生成镍单质。而Cr^(6+)与Cd^(2+)阴极液组中分别出现Cr_2O_3与单质镉的晶体衍射峰。 王鲁宁 孙彩玉 王佳瑜 李永峰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有机废水 重金属离子 能源回收 低温胁迫下鹿蹄草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以鹿蹄草叶片为材料,进行4℃低温胁迫,研究了鹿蹄草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过程中,鹿蹄草体内ABA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大幅度上升,胁迫时间6 d时,ABA含量达到最高,为初始含量的481%,表现为极度敏感;鹿蹄草体内G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为缓慢,在胁迫时间4 d时鹿蹄草体内GA含量达到最高,为初始含量的159%;IAA含量则随胁迫时间延长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胁迫时间10 d时鹿蹄草体内IAA含量最低,为初始含量的54%。同时分析了各激素的含量配比,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过程中,激素间的含量配比呈现一定的关系。 刘琦 孙彩玉关键词:鹿蹄草 低温胁迫 内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