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10-H-809)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文颖王慧春周华坤殷恒霞马晓林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氮素
  • 2篇盐胁迫
  • 2篇氧化酶
  • 2篇植物
  • 2篇示踪技术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嵩草
  • 2篇胁迫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脯氨酸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吸收
  • 1篇氮循环
  • 1篇调节剂
  • 1篇独一味
  • 1篇野生
  • 1篇愈伤

机构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青海省牧草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王文颖
  • 4篇王慧春
  • 3篇周华坤
  • 2篇马晓林
  • 2篇殷恒霞
  • 1篇赵新全
  • 1篇康清
  • 1篇汪新川
  • 1篇刘攀
  • 1篇李锦萍
  • 1篇朱锦福
  • 1篇马永贵
  • 1篇姚步青
  • 1篇徐进
  • 1篇杨莉
  • 1篇徐隆华
  • 1篇杨月娟
  • 1篇王思文
  • 1篇王劼
  • 1篇赵明德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青海草业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植物吸收土壤氮素的多元化途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野外原位定量研究高寒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对土壤有机氮(氨基酸)和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检验群落中主要植物种在土壤氮素资源吸收过程中产生生态位分化的程度,探讨了高寒草甸豆科植物共生固氮量对草甸地上氮含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高寒矮嵩草草甸13种主要植物地上部分δ15N天然丰度值为-2.680‰~5.169‰,差异范围在7.849‰内.2)矮嵩草草甸除豆科植物花苜蓿、异叶米口袋和黄花棘豆,还有龙胆科植物麻花艽对施加的各类15N化合物吸收值均较低.3)高寒矮嵩草草甸中吸收有机氮能力最强的植物分别是:早熟禾、矮嵩草和尖叶龙胆,它们吸收的氮中有37%~40%来源于有机氮.吸收硝态氮能力最强的植物是异针茅,它吸收的氮中60%来源于硝态氮.而对铵态氮吸收值相对较高的植物分别是:鹅绒委陵菜、早熟禾和高山唐松草(吸收的铵态氮占总吸收氮量的25%~27%).4)矮嵩草草甸豆科植物共生固氮量对地上部分氮含量的贡献率是7.48%~9.26%.5)上述结果证实:高寒草甸有多种植物可以有效利用可溶性有机氮源特别是氨基酸,而且不同的植物种之间在氮素吸收上存在多样化特点.借此可以解释在速效氮为限制因子的高寒草甸生境中,为什么能形成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植物又是如何高效利用限制性氮资源的.
王文颖马永贵徐进王慧春朱锦福周华坤
关键词: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氮素
氮循环及植物对氮素吸收特点被引量:8
2014年
氮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同时,氮又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生长发育最受限制的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对氮素的选择和吸收利用均受其种类本身、生长环境、氮素形态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特点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康清马晓林徐隆华王慧春
关键词:生态系统氮吸收氮循环
高寒牧草在不同温度和盐胁迫作用下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11
2016年
测定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幼苗在4个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0、50、150、250 mmol·L–1)与6—15℃和15—25℃两种温度处理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馈机制。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在盐浓度为Na50时,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不同温度处理对垂穗披碱草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但在高盐浓度(Na150、Na250)处理下,温度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极显著,6—15℃处理显著提高垂穗披碱草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2随着盐浓度增加,两种牧草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迅速积累,且15—25℃处理下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6—15℃处理。3除垂穗披碱草在Na250下SOD酶活性达到最高外,垂穗披碱草CAT活性和老芒麦SOD、CAT活性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在一定盐浓度下,牧草借助抗氧化酶来清除胁迫产生的活性氧,但高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牧草抗氧化酶活性,而6—15℃温度处理可诱导牧草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尤其是老芒麦。4盐胁迫导致两种牧草根尖过氧化氢含量和细胞死亡率的增加,而6—15℃温度处理可以降低根尖过氧化氢的积累。两种牧草随盐浓度增加根尖细胞死亡率均有增加的趋势,但6—15℃低温可以有效减轻盐胁迫对根细胞的损伤。
马晓林赵明德王慧春殷恒霞康清王榛刘攀王文颖
关键词:盐胁迫脯氨酸抗氧化酶
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甸植物对土壤氮素利用的多元化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论文以藏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野外原位定量研究高寒藏嵩草草甸7个主要植物种对土壤有机氮(甘氨酸)和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吸收,以证明不同植物对土壤氮素吸收的生态位分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寒藏嵩草草甸7种植物δ^15N天然丰度值为0.840%0~5.015%。,变异范围为4.175%。,地上组织氮浓度为14.38~23.31g·kg^-1;②从7种植物吸收土壤甘氨酸、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看,草地早熟禾偏好吸收土壤有机态氮,其体内氮的36%来源于土壤甘氨酸。冷地早熟禾和雅毛茛吸收土壤无机氮的能力最强,其体内氮的41%~43%来源于铵态氮。浴草偏好吸收土壤硝态氮,其体内氮的35%来自于硝态氮。③优势植物藏嵩草、华扁穗草和黑褐苔草对^15N-Gly、^15N-NO3和^15N-NH4^+的吸收均较低,仅为0.085~0.475μmol^15N·g^-1DW,表明这3种莎草科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甘氨酸和无机氮源。④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种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存在差异和多元化的特点,其中莎草科植物对土壤氮的利用较低,而早熟禾、浴草禾本科牧草及双子叶植物雅毛茛以土壤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作为氮源。
王文颖周华坤杨莉李锦萍汪新川
关键词:土壤氮素
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50,250 mmol/L)处理萌发的垂穗披碱草幼苗,通过检测垂穗披碱草在盐胁迫逆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并与老芒麦进行比较,研究其幼苗对盐胁迫的反馈机制,为垂穗披碱草在盐碱地的建植和恢复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一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0 mmol/LNaCl是其幼苗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一个转折临界点;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一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在150,250 mmol/L盐浓度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材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的生理指标影响显著.经相关分析筛选出对抗盐性影响显著的指标为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经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垂穗披碱草具有一定的抗盐性,而且较老芒麦的强.
杨月娟周华坤王文颖殷恒霞姚步青余欣超赵新全王发刚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耐盐性脯氨酸可溶性糖抗氧化酶
高原野生濒危药材独一味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究独一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保护并合理利用独一味资源。[方法]选取独一味无菌苗的子叶、嫩芽和幼根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独一味幼叶、嫩芽和幼根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幼根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3.5%,出愈时间为7 d,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5 mg/L 6-BA+0.5 mg/L NAA;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达88.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诱导率高达97.9%。[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独一味的快速繁殖,为独一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王慧春王劼王思文王文颖
关键词:愈伤组织植物生长调节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