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4YJC82005b)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1
- 相关作者:武飞孙光宁曹晟旻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目的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适用方式——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13号切入被引量:24
- 2014年
- 作为基本的法律解释方法之一,目的解释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在指导性案例13号中,焦点问题的解决都是依靠目的解释方法完成的。适用目的解释方法的难题在于其依据的确定。通过分析其他指导性案例可以看到,立法目的和司法政策都能够作为目的解释的依据,其中前者还可以分为法条目的和法典目的两个层次。深入分析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适用方式,对于提升司法实践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孙光宁
- 关键词:法律解释司法政策
- 法治思维的民主面向
- 2016年
- 作为两种被世人广泛认可的价值,法治与民主虽具有不同的理论起点和实现路径,但皆以保障人民权利和尊严为目标。在今天,法治本身就内含了民主的内容,法治思维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内化和贯彻。立法是民意的最大载体,政府及具体国家公权力行使者对守法主义的贯彻和坚守是对民主价值的有力践行。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法律修辞在法律的可争辩性领域借助于特定的方法和技术为执法者设定了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以此为基础探寻经过理性检验的共识,使法治思维的民主价值通过法律专业途径得以实现。
- 武飞
- 关键词:法治思维民主法律修辞
- 德沃金对疑难案件问题的探讨及其学理争论——一种知识考古学的分析视角
- 2015年
- 针对疑难案件问题提出的观点和学说是战后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种研究动向发端于德沃金,源自当时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渊源,并成为法学理论关注的重点与核心。德沃金对疑难案件的探讨是借助其法律解释理论的基本框架而展开论述的,并建立在批判性继承现实主义法学和实证分析法学的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德沃金的疑难案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是对原则的确证和强调.其二是建构性解释和唯一正解,其三是以Hercules为标准设立的裁判形象。与此同时,哈特和波斯纳等学者都对疑难案件问题表达出各自的深刻见解,并与德沃金有过多次学理论战。总之,关注疑难案件理论的发展过程有助于补充并完善其内容建构,并将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曹晟旻
- 关键词:疑难案件德沃金整体性法律
- 论改革进程中共识的规范性
- 2015年
- 当前的社会共识表达了人们对改革尤其是改革自身规范化的强烈愿望。"以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成为解决当前社会失范问题的关键路径。社会共识应该"体现"并"转移"到法律之中,成为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不仅为法律自身提供了合法性来源,而且为人们在改革时期建立起对未知社会关系的稳定预期。这种共识具有规范性质。虽然共识的内容可能来自社会多方面,但共识的形成以及进入法律领域的程序都是受到规范调整的。规范性共识的意义不仅在于社会成员的认知,更在于其能够真正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即社会成员的最优选择便是遵守法律规范。
- 武飞
- 关键词:规范性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