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XW040)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晓彦孙慧英倪宇婷吴琳琳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国产动漫分级制的隐忧与反思
- 2014年
- 动漫产业是21世纪中国的朝阳产业,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政策上鼓励扶持国产动漫的发展。然而,国产动漫在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也蒙上了"暴力、粗俗、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阴影,一些大红大紫的国产动漫也最终落得了整改的下场。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动漫这个在我国还属于新型产业的领域的同时,商业利益和文化利益冲突不断加大,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升级。本文将着力探讨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和隐忧,以及急需建立起国产动漫分级制度的必要性。
- 孙慧英周元菂
- 关键词:国产动漫
-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及其启示被引量:3
- 2013年
- 以精神产品及其生产能力为特征的文化,历来都作为一种分散的产业形态而存在。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上升为一种成熟的产业意识和普遍的经济活动纳入国家政策并大规模推行,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1998年,英国文化媒体暨体育部(DCMS)提出“创意工业”概念,并按照十三个产业进行分类,表明这个老工业化国家由传统工业转型为文化创意经济形态。
- 陈晓彦
-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政策
- 节庆活动与地方民俗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以台湾地区大甲妈祖文化节和客家桐花祭为例被引量:8
- 2013年
- 民俗文化是宝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在民俗文化传承中,节庆活动不但有利于传承和活化地方民俗文化,还可以促进外界对本地域或族群文化的认同,带动观光旅游和相关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台湾地区的大甲妈祖文化节和客家桐花祭两大地方民俗的研究表明,众多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的民俗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被"活化",获得跨地域乃至全球性的竞争力与接受度。不少极具民俗特色的文化传统和产品,虽然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但通过节庆活动打造可被本地区和本族群认可的"新传统",有助于将分散的、隐形的民俗传统串联起来,用开发的思路来促进民俗的保护,更好地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 陈晓彦
- 两岸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与合作探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数字内容产业是将信息技术与文化内容交融汇合的新兴产业,两岸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期,都重视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数字内容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比较利益,两岸数字内容产业合作,既有利于两岸数字内容产业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当前两岸数字内容产业合作呈现良好态势,未来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两岸数字内容产业合作机制,促进两岸数字内容产业进一步合作。
- 吴琳琳
- 关键词:数字内容产业经济合作文化交流
- 福建省文化产业研究十年综述被引量:3
- 2012年
-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注点之一,其研究在全国也如火如荼。2011年是福建省文化产业研究的第十年,本文对这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内容综述,认为福建省文化产业研究在全国总体中处于中游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相对滞后,亟需加大研究力度,期待更多的关注和高水平的研究。
- 孙慧英倪宇婷
- 关键词:文化产业
- 两岸电影的交流与合作:政策观察和建议被引量:2
- 2015年
- 受大的政治格局影响,海峡两岸电影业在市场探索中均曾过于偏重附加在电影上面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略其商业功能和产业形态,这直接影响两岸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政策走向。本研究梳理两岸恢复交流以来的电影政策,发现其渐变轨迹,尤其是2008年以来,鼓励性政策力度加大,出现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合作与互补态势。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政策方面的障碍,一定程度上制约两岸电影的交流和资源的整合,也影响华语电影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建议两岸逐步实现电影市场的完全对等开放和影视人员的自由流动,并进一步建立电影的共同开发和外销机制,以充分整合资源,扩大两岸影视节目的传播面和影响力,促进两岸影视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
- 陈晓彦
- 关键词:电影业意识形态属性整合资源电影市场影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