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1CB143)
-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道宇王威付伟张绍波戴莹更多>>
-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体验: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基于体验的实践性与时间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存在是人类生命得以成为其自身的根源,理解人类生命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体验。所谓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考察世界,在实践中改变世界,在实践中助长生命。体验具有时间性:生理时间的不可逆性、制度时间的长时段作用以及心理时间的结构完整性使得我们的体验打上了时间的烙印。
- 杨道宇
- 关键词:生命时间性
- 基于体验的课程理解观的构建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体验的课程理解观认为:课程语言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情本身",是一种基于身体体验的心理重演。这种提法吸收了主观主义课程理解观注重理解者的主观能动性之长处,避免了"唯我论"与相对主义的主观主义困境;同时也吸收了客观主义课程理解的客观依据之优势,避免了将知识当做课程理解客观依据的客观主义困扰。
- 孙丹杨道宇
- 课程即意义世界的生成
- 2013年
-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意义的生成问题。作为意义世界的生成之路,课程表现为三重意义世界的生成:其一,师生对"是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事实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本体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认识自身的过程。其二,师生对"意味着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价值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价值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寻找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其三,师生对"应当成为什么"的追问生成了实践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助长自己生命智慧的过程。
- 杨道宇
- 关键词:课程
- 西方“实践智慧”的七个面相被引量:2
- 2013年
- "实践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现出自身的多面孔,这些面孔共同建构了实践智慧的真实意义。规范取向的实践智慧认为,人的行为是否明智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内在的道德德性或外在的社会规范;技术取向的实践智慧认为,人的行为是否明智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既定的行动目标、能否有效地控制自然和社会;生命意义取向的实践智慧认为,人的行为是否明智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帮人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仅包括行动者的生命意义,而且包括周遭生态的生命意义。以上三种取向的实践智慧再现了西方实践智慧的七张脸孔:道德德性取向的实践智慧、契约论取向的实践智慧、政治技术取向的实践智慧、科学技术取向的实践智慧、修辞术取向的实践智慧、存在主义取向的实践智慧、生态学取向的实践智慧,它们共同构筑了实践智慧的历史和理论。
- 杨道宇
- 关键词:生命意义
- 以事为本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方法论的当代诠释被引量:5
- 2012年
- 无论是传统教学论所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还是现代教学论所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都不利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智慧。"完成教学转化"需要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做合一"思想为之提供的思路是:为事而学、为学而教、学以致事。"为事而学"意味着为做事而学习,意味着学习做事,意味着做法决定学法。"为学而教"意味着为满足学生学习做事的需要而教,意味着教学生学做事,意味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事"意味着用所学去改造外在世界,意味着用所学来助长自身生命。
- 杨道宇
- 关键词:教学做事
- 事物本身: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被引量:1
- 2012年
- "书本知识"与"事物本身"之间的"表现"与"被表现"关系决定了书本知识的根本使命在于尽可能完好地再现"事物本身",决定了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物本身"。对于师生来说,"事物本身"首先意味着要学习的"事本身",其次才意味着"物本身":学习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为了做事,通过做事,学会做事的过程,而识"物"则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理解的任务,师生应将自己的主观努力引向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物本身",而不是自己本身。
- 杨道宇
- 关键词:课程理解书本知识主观性
- 学生实践能力的三维内涵被引量:22
- 2012年
- 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出不同的面孔,这些面孔共同构筑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内涵:最初,学生的实践能力表现为"行动的规范性",即能够依据内在的道德德性或外在的行为规范从事伦理活动;后来,随着生产活动成为社会实践的中心,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表现为"行动的有效性",即控制自然、社会和语言的有效技术;现今,随着"存在问题"取代"生存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更多地表现为行动的"意义性",即从生命意义出发重构人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学生实践能力内涵的分析,不应仅仅停留于抽象的形式,更应深入时代所提出的实践问题,并据此深挖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质性内容。
- 杨道宇
- 关键词:实践哲学生命意义
- 课程即意义世界的生成被引量:2
- 2013年
-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意义的生成问题。作为意义世界的生成之路,课程表现为三重意义世界的生成:其一,师生对"是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事实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本体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认识自身的过程。其二,师生对"意味着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价值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价值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寻找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其三,师生对"应当成为什么"的追问生成了实践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助长自己生命智慧的过程。
- 杨道宇
- 关键词:课程
- 基于体验的课程语言观
- 2012年
- 基于体验的课程语言观构想从语言学视角对课程与教学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从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角度重新定义了教学内容,认为生活世界是各种事情的集合体,表征教学内容的课程语言则是"事情本身"的摹本;从语言理解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课程文本理解,认为课程语言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情本身",其过程是基于身体体验的心理重演。这种重新审视有利于增进对课程与教学自身的理解,进而有利于课程与教学的深度变革。
- 杨道宇张伟
- 关键词:摹本
- 成己与成物:“生命自觉”的教育学内涵被引量:7
- 2013年
- 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人的"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人成就自己和成就事物的生命实践活动。从"成己"角度看,人的"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人在形成自我意识、寻找生命意义、助长生命智慧方面的实践自觉性;从"成物"角度看,人的"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人在敞开事物的本体属性、敞开事物的价值属性、改造客观世界方面的实践自觉性。这就决定了以培育"生命自觉"为旨归的教育,必须在"成己"与"成物"上下功夫,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与成就事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与成就自身,两方面不可或缺。
- 戴莹杨道宇
- 关键词:生命自觉成己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