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525001)

作品数:28 被引量:388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宁练贺建桥蒋熹武小波李全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冰川
  • 8篇七一冰川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4篇雪冰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化学组成
  • 3篇冰芯
  • 2篇水化学
  • 2篇水资源
  • 2篇祁连山中段
  • 2篇青藏高原北部
  • 2篇青藏高原南部
  • 2篇细菌多样性
  • 2篇径流
  • 2篇北部
  • 2篇冰川消融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典型流域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23篇王宁练
  • 16篇贺建桥
  • 15篇蒋熹
  • 14篇武小波
  • 11篇李全莲
  • 8篇宋高举
  • 7篇蒲健辰
  • 7篇陈亮
  • 5篇谢君
  • 4篇姚檀栋
  • 3篇段克勤
  • 2篇徐柏青
  • 2篇张世彪
  • 2篇武晓波
  • 1篇沈吉
  • 1篇蒲建辰
  • 1篇田立德
  • 1篇刘先勤
  • 1篇易朝路
  • 1篇羊向东

传媒

  • 12篇冰川冻土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2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雪冰中碳质气溶胶含量变化被引量:9
2006年
文中采用供氧两步加热的方法对过滤到石英膜上的雪冰中碳质气溶胶含量进行分析,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分别在340和650℃的条件下进行热解、氧化分离,生成的CO2转化成CH4并由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其含量。空白测试表明,该系统的OC本底值为(0·50±0·04)(1σ)μgC,EC为(0·38±0·04)(1σ)μgC。利用这套分析系统对青藏高原8条冰川的34个雪冰和降水样品中OC和EC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雪冰中OC和EC含量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西昆仑除外)。在高原东北部EC的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平均为79·2ng·g-1;在喜马拉雅西段EC的质量分数最低,平均为4·3ng·g-1。在冰川表面,雪的融化使雪冰中碳质气溶胶聚集,并导致其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降低了雪表面的反照率,加速了冰川的消融。
刘先勤王宁练姚檀栋徐柏青赵华标贺建桥郭学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雪冰
山地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基于"七一"冰川物质平衡、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结合DEM数据,初步建立了一套时间分辨率达1h、空间分辨率为15m的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模型考虑地形对太阳辐射的遮蔽效应,引入新的冰川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并发现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气温垂直递减率、降水梯度、降水固/液态划分指标等参数较敏感.利用该模型对2007年6月30日20:00~10月10日12:00时段"七一"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物质平衡演变、融水径流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物质平衡高度结构主要受反照率高度结构的影响,反照率大小直接影响冰川物质平衡水平.气候敏感性试验表明,物质平衡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它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非线性特征;而物质平衡对降水量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弱,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是线性的.增温引起的冰川物质亏损量不能靠降低相同气温来得到弥补,物质平衡变化对气候变暖具有不可逆效应.气温升高1℃,即使降水量增加20%,"七一"冰川也会呈现较大的物质亏损状态.
蒋熹王宁练贺建桥武小波宋高举
祁连山七一冰川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GC和GC-MS的分析方法,对祁连山七一冰川冰雪不溶微粒、冰尘和七一冰川流域表层土壤中的烷烃、脂肪酸、脂肪酸甲酯和长链酯、酮以及多环芳烃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组成和分布特征指示了七一冰川地区的有机质具有藻类、高等植物、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等多种来源。冰雪不溶微粒和七一冰川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物的来源相似,且这两种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多于冰尘,表明快速的工业化已经对七一冰川及其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李全莲王宁练武小波蒲健辰贺建桥蒋熹
关键词:七一冰川生物标志化合物化石燃料饱和烃
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冰芯记录被引量:17
2006年
依据青藏高原目前所取得冰芯的尘埃分析结果,初步分析了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大气尘埃载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原南部达索普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270s^1380s和1870s^1990s,而北部马兰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130s^1550s和1770s^1940s。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总趋势,这可能指示了环境的变干趋势。青藏高原冰芯记录还反映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中的尘埃载荷明显高于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尘埃载荷春季最大,而南部地区非季风季节最大。另外,通过对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记录与δ18O记录之间相关关系分析,揭示出大气尘埃载荷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关系在高原北部地区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南部地区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青藏高原南北气候环境变化的差异性。
王宁练L.G.ThompsonM.E.Davis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芯
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记录的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被引量:21
2006年
根据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马兰冰芯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129A.D.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马兰冰芯中δ18O记录表明,近千年来该地区暖季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温在其自然变化范围之内,“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在该冰芯记录中均有表现.在该冰芯记录时段内,最暖的世纪是17世纪,最暖的年代是1610s.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是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良好指标,据此建立了该地区近870a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变化过程,并发现该冰芯记录的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在101~102a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相关冰芯、树轮等记录的综合分析,揭示出温湿气候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较低,而冷干气候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较高.近200a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现明显减少趋势.
王宁练姚檀栋蒲建辰张永亮孙维贞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
2006年黑河水系典型流域冰川融水径流与出山径流的关系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2006年七一冰川的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19.85L.s-1.km-2,是20世纪70年代七一冰川径流模数的2.23倍;依据径流模数估算出2006年冰川融水径流在黑河4条支流出山径流量中的比重为9.6%,大于1991年8.2%的统计值。黑河流域东部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中冰川融水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西部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比重显著增大,强烈反映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贺建桥宋高举蒋熹李全莲武晓波
关键词:径流模数出山径流黑河流域
冰芯和湖泊沉积记录所反映的20世纪中国北方沙尘天气频率变化趋势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对中国北方沙尘天气多发区及其下风方向的敦德、马兰和崇测等冰芯记录和红缄淖湖泊记录中有关沙尘天气发生频率指标变化的分析,揭示出中国北方20世纪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呈减小趋势.认为西风环流强度和降水量变化是影响中国北方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指出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中国北方沙漠化面积的加速扩大,将是沙尘天气大规模发生的巨大隐患.
王宁练姚檀栋羊向东沈吉汪勇
关键词:沙尘天气气候变化
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期间的能量平衡特征被引量:23
2007年
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可以描述冰雪消融与气候响应之间的物理机制,利用2006年6月9日至9月28日在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区中部自动气象站(AWS)的观测资料,对七一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湍流热通量和冰川消融耗热是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能量收入方面主要是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约占总能量收入的82.4%和17.6%;而支出方面主要是冰雪消融耗热和潜热释放,分别约占总能量支出的87.2%和12.8%.2006年7月31日至8月6日进行了为期近7 d的冰面径流场观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冰川表面的消融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消融速率和实测的冰面消融数据吻合的较好.
陈亮段克勤王宁练蒋熹贺建桥宋高举谢君
关键词:七一冰川能量平衡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黑河上游夏半年河水化学组成及年内过程被引量:19
2008年
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黑河上游扎马什克、祁连及莺落峡水文站逐日采集河水样,同期在七一冰川冰采集融水样,研究水化学组成、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水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的含量比较低,主要受水岩作用过程影响。水文因素,特别是降水是控制水中化学物质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流域地理-地貌特征及水文差异影响,祁连水文站样品中Cl-,NO3-,SO42-和Na+的含量相对较高,札马什克样品中Ca2+,Mg2+和HCO3-浓度较大,莺落峡的水化学组成介于扎马什克与祁连之间。在流域范围内,气候差异是引起水化学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上游河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溶解,也有部分硫酸盐的贡献,随径流演化,岩盐和硫酸盐的贡献逐渐占主要地位。
武小波李全莲贺建桥蒋熹张春文谢君
关键词:水化学
2006年夏季晴天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表明:夏季晴天冰川消融区上的气温日变化过程存在滞后于消融强度日变化过程的现象,最大值相位差约4 h.辐射平衡在消融热量总收入中权重最大,控制着消融强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时,冰川区气温则受到局地环流的强烈影响,消融区空气同周围非冰川区上的暖气流进行的水平热交换以及下垫面性状共同决定了消融区气温的日变化.
贺建桥王宁练蒋熹陈亮宋高举李全莲武晓波
关键词:气温日变化局地环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