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ABB036)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冯笙琴熊伟杜晓超朱世坤聂宜珍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RHIC能区
  • 2篇相空间
  • 2篇集体流
  • 2篇SPS
  • 1篇大学物理
  • 1篇大学物理实验
  • 1篇质子
  • 1篇团队建设
  • 1篇重离子
  • 1篇重离子碰撞
  • 1篇物理实验
  • 1篇相对论
  • 1篇相对论重离子...
  • 1篇离子碰撞
  • 1篇教学团队
  • 1篇教学团队建设
  • 1篇介子
  • 1篇快度
  • 1篇快度分布
  • 1篇教学

机构

  • 8篇三峡大学

作者

  • 6篇冯笙琴
  • 4篇熊伟
  • 3篇杜晓超
  • 1篇王朝稳
  • 1篇聂宜珍
  • 1篇朱世坤
  • 1篇钟洋

传媒

  • 6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能物理核-核碰撞中的集体流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使用三源模型对不同系统、不同能量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高能碰撞中纵向集体流与碰撞能量和碰撞核存在依赖关系.通过对比,给出不同能量下纵向集体流随碰撞核的变化曲线,并给出初步结论.
熊伟冯笙琴
关键词:集体流高能物理
AGS、SPS能区横-纵相空间分布对称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建立的椭球衰变模型,从横、纵相空间的非对称特性出发,通过建立椭球坐标系,引入横-纵相空间的对称特性参量(椭度e),考虑e与碰撞中心度的关系,建立e与b的负指数函数关系(e=e0e-β0b),用发展了的椭球衰变理论对不同碰撞能量(AGS能区、SPS能区)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杜晓超冯笙琴
SPS和RHIC能区横-纵相空间特性研究
2008年
从椭球衰变模型出发,通过研究对称碰撞系统特性,进而讨论横-纵相空间的对称性.在成功分析SPS能区的Pb+Pb固定靶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RHIC能区的核-核对撞实验数据.
杜晓超冯笙琴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三源模型被引量:2
2008年
理论分析发现能解释较低碰撞能区带电强子分布的Heinz集体流模型无法解释较高碰撞能量的相对论对撞机(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为此在Heinz集体流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三源模型.本模型将强子分布看成为射弹发射源、靶发射源和中心集体流三者贡献之和,其计算结果与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实验数据能较好地符合,能解释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特征.
冯笙琴熊伟
关键词:集体流RHIC能区
重子数守恒对净质子快度分布的影响
2009年
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非均匀集体流理论出发,分别讨论AGS、SPS和RHIC能区的净质子分布特征.与以前计算净质子分布不同的是,考虑了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重子数守恒,通过重子数守恒限制,可以对RHIC能区的净质子分布在远离中心区的快度分布进行预言.
钟洋冯笙琴
关键词:快度分布
热化组分模型(TCM)中碎裂区特性研究
2009年
在前期热化组分模型的讨论中,系统讨论了中心热化区的相关特性,而对两边碎裂区的相关性质还未充分讨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碎裂区的相关特性,初步定量得到了碎裂区变化规律,对TCM模型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杜晓超王朝稳熊伟陈志勇
关键词:TCMRHIC能区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问题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结合三峡大学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地方综合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及效果,强调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应发挥团队聚合效应,优化团队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突出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特色。
朱世坤聂宜珍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物理实验
RHIC能区π介子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相对论纵向非均匀集体膨胀流模型讨论RHIC能区的π介子分布,发现用此模型无法拟合π介子分布.作为改进,分别引入射弹和靶碎裂区的发射源,将π介子分布看成为射弹发射源、靶发射源和中心集体流3者贡献之和,以此理论得到的π介子分布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地符合.
熊伟冯笙琴
关键词:RHIC能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