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品数:276 被引量:503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秀红吴笑伟杜明侠张文增周启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0篇文化科学
  • 28篇经济管理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建筑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农业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语言文字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79篇教育
  • 56篇教学
  • 35篇中职
  • 33篇职业教育
  • 29篇课程
  • 28篇院校
  • 28篇高职
  • 19篇教师
  • 17篇职业院校
  • 16篇职教
  • 12篇文化
  • 11篇校企
  • 10篇农村
  • 9篇校企合作
  • 9篇旅游
  • 8篇课堂
  • 7篇农村劳动力
  • 7篇劳动力
  • 6篇金融
  • 6篇金融危机

机构

  • 25篇河南农业职业...
  • 11篇洛阳职业技术...
  • 8篇河南省水利水...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6篇河南机电职业...
  • 6篇郑州财税金融...
  • 5篇河南交通职业...
  • 5篇新乡职业技术...
  • 4篇河南工业大学
  • 4篇河南省成人教...
  • 3篇河南经贸职业...
  • 3篇信阳职业技术...
  • 3篇濮阳医学高等...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河南工业贸易...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广播电视...
  • 2篇河南省教育厅

作者

  • 8篇王秀红
  • 5篇吴笑伟
  • 3篇张香荣
  • 3篇赵河
  • 3篇杜明侠
  • 3篇周启
  • 3篇张文增
  • 2篇岳国法
  • 2篇李先佳
  • 2篇张淑萍
  • 2篇史文生
  • 2篇刘培新
  • 2篇陆俊杰
  • 2篇曾艳丽
  • 1篇任丽平
  • 1篇向文欣
  • 1篇常文平
  • 1篇韩志孝
  • 1篇刘常鹏
  • 1篇徐静

传媒

  • 26篇河南教育(教...
  • 17篇河南农业
  • 9篇卫生职业教育
  • 7篇职业技术教育
  • 5篇才智
  • 4篇教育与职业
  • 4篇中国市场
  • 4篇电脑编程技巧...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中国职业技术...
  • 3篇材料保护
  • 3篇河南财政税务...
  • 3篇职业技术
  • 3篇河南教育(高...
  • 3篇科技创新导报
  • 3篇河南水利与南...
  • 3篇课程教育研究...
  • 2篇职教论坛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21篇2020
  • 27篇2019
  • 20篇2018
  • 11篇2017
  • 32篇2016
  • 52篇2015
  • 19篇2014
  • 21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2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度校企合作是中德班建设的关键被引量:1
2016年
中德班项目是河南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以及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3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它体现了双元制本土化的过程,也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过程,在其最初的运行中难免与原项目设计发生偏差。对此,应深入分析问题所在,明确项目主体及其属性,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的意义,通过项目学校、SWP、在华德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及时纠正偏差,确保中德班项目建设顺利运行。
石玫珑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双元制校企合作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管理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美国高等职业师资管理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批判吸收建立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管理体系。即:构建"选、聘"结合、专兼相宜的职业教师聘任制度;逐步构建适应性极强的专、兼师资培训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激励机制;建立开放式的教师评价机制。
张琳琳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管理
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
2016年
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储存、互认和兑换学习成果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也是对相关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地管理手段。然而出于多种原因,我国中等教育界存在对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价值认同和基本原理认识不足的问题。学分管理与转换是以"知识点"来计算学分的"量",以"绩点"来计算学分的"质",以"能级"进行学分转换的管理制度。
何军卿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分转换
让园林艺术专业课堂动起来的秘诀
2019年
园林艺术专业可以说是多数中职院校中的中流砥柱之一,在每年的对口升学工作中为学校创造了佳绩,赢得了荣誉。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导致课堂沉闷、学生紧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违背了新课改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加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园林艺术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方法,以供参考。
苏艳晴
关键词:课堂动起来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深度融合”新模式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市场经济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低效枯燥单一模式,应遵照市场指引,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培养真正的理论和技能俱佳的人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校、院双方互相支持、资源互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林恒珍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
金融危机后河南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研究
2015年
通过对河南省五大不同地域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河南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培训方面的基本分布规律表现为自己组织培训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企业组织的培训,其他各种形式的培训合计占第三位,而政府组织的培训占据最后一位。另外,金融危机后河南劳动力培训组织与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规律,河南五大不同地域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王秀红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村劳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调查研究——以豫北某市为例
2017年
为了解豫北某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运用调查法对该市3所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总体程度较低,合作领域较窄。进而就政府、学校、企业、学生不同的责任主体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政府要发挥领头作用,引导校企合作持续深入发展;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广度和深度;当地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促进校企双方互惠共赢;学生应该端正实习态度,积极投身于校企合作中。
周启闫现云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3年
高职生是一个不同于本科生的特殊群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针对其心理特点,按照心理教育的规律分析其这些心理特点容易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遵照因势利导的规则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独特办法,以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杜明侠吴笑伟冷传广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特征教育对策
基于临床助产士岗位的高职优生优育与母婴保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在2016级高职助产班优生优育与母婴保健教学中,结合现代产科与助产服务体系的七大模块对助产士技能的需求,以蓝墨云班课为教学平台,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卫生行业现状及社会发展需要。
韩清晓于亚寒
关键词:母婴保健助产士
助产专业在校生岗位技能培训方法及考核研究
2014年
目的研发一套与岗位需求接轨的助产技能培训方法及考核评分标准,有效提高助产专业在校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级助产专业15人为实验组,2010年级助产专业2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产科学及护理、母婴保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助产技能操作实训学时,对照组学生产科学及护理、母婴保健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比较2组学生期末产科学及护理、母婴保健及助产岗位技能的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产科学及护理理论知识期末考试总成绩为83.07±9.98,虽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1.00±10.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满分40)为30.50±4.44,略高于实验组的28.80±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母婴保健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78.93±11.86,略高于对照组的77.15±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实习之前的助产岗位技能考试成绩为90.07±3.94,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的70.15±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制定科学的与岗位需求接轨的助产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是培训在校生岗位技能的前提;利用母婴保健课程平台强化助产技能切实可行;利用校内实训室对助产专业在校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是提高学生助产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韩清晓黄芳裴晓娜
关键词:助产专业在校生岗位技能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