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U1-E00681)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斌梁广铁刘大渔徐邦牢张琼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尿路感染细菌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被引量:4
- 2016年
- 发展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纸基细菌分析技术,用于多重细菌鉴定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制备了阵列培养池芯片,以滤纸作为衬底固定显色培养基和抗生素。利用PVDF疏水薄膜止流阀,将尿液样品引入芯片并分隔于不同培养池。借助于培养池阵列的空间分辨力,实现多重细菌分析。根据特异性显色结果实现细菌鉴定,通过实时显色强度分析实现细菌定量,依据抑制显色反应的最低抗生素浓度确定抗生素敏感性。以3种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模拟测试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芯片方法可以在18 h内实现对3种细菌的同时鉴定及6种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照实验显示,芯片法与传统方法细菌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一致性分别为94.1%和93.9%。本研究建立的微流控芯片细菌分析方法简便快速,非常适合于医疗资源匮乏条件下的细菌分析。
- 齐明月杜燕刘未平陈斌梁广铁徐邦牢刘大渔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细菌鉴定
- 自配HCV-RNA室内质控品稳定性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配HCV-RNA质控品稳定性及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第1组实验:配备HCVRNA阳性质控品,分装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20℃组,B组:-70℃组,C组:-20℃蛋白酶K组,D组:-70℃蛋白酶K组,定期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第2组实验:将HCV-RNA阳性新鲜血清、HCV-RNA阴性新鲜血清和稳定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分装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E组:-20℃静置保存,F组:干冰包装邮寄组,G组:模拟卫生部邮寄室间质控品的常温邮寄包装,F和G组经历共2 d邮寄运送后-20℃保存,定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统计分析,绘制质控图。结果 A、B、C和D组28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39±0.11)、(5.44±0.11)、(5.40±0.10)、(5.46±0.12),变异系数为2.00%、2.00%、1.85%、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和CV均小于临床允许误差,Z-score质控图显示28周前4组测定结果均在可控范围。E、F、G组24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22±0.09)、(5.19±0.07)、(5.08±0.15),变异系数为1.72%、1.35%、2.95%;3组均值两两比较,E和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L-J质控图显示E、F组病毒载量均匀分布在均值两侧和±2SD范围内,G组于第12周连续超出-2SD,于16周和20周超出-3SD控制线。结论在自配HCV-RNA质控品中加入蛋白酶K不能有效延长质控品的有效期;自配HCV-RNA质控品在-20℃保存稳定期至少7个月(28周),满足临床室内质量控制的需要;常温邮寄过程可明显缩短HCV-RNA时效性,自配HCV-RNA无需经历运送过程,在稳定性上存在明显优势。
- 雷秀霞明凯华林桂莹胡永康覃盛丹徐邦牢
- 关键词:HCV-RNA稳定性荧光定量PCR
- 微流控多层纸芯片研究乳腺癌组织的微环境酸化被引量:7
- 2013年
- 将多层纸芯片技术用于肿瘤微环境酸化研究。将种植有乳腺癌细胞的8层硝酸纤维素薄膜叠放并封装于芯片中,用以模拟3D乳腺癌组织。灌流培养多层纸芯片乳腺癌组织数天后拆分多层纸芯片,以检测各层薄膜上细胞生存、增殖和胞内乳酸含量,解析不同深度下肿瘤细胞微环境酸化程度。实验表明,细胞酸化程度受灌流速度影响,高灌流速度可以增加纸层上细胞密度,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增加。缺氧也是导致微环境酸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氧气扩散距离的增加,酸化程度加重,并且肿瘤细胞生存率和增殖率相应降低。
- 严伟张琼陈斌梁广铁李伟萱周小棉刘大渔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乳腺癌三维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