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177) 作品数:24 被引量:141 H指数:7 相关作者: 杨肖丽 王秋兵 景再方 刘洪彬 孙亚男 更多>> 相关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工学院 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基于辽宁省14个市128个村的调查 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辽宁省农村转移人口基本情况,以及对农业农村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对辽宁省14个市的182个村,共1788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3,其中兼业型和非农型劳动力比例约为4:6;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为主,趋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主要以低技能职业为主;兼业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本乡镇,非农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省内城市;县域之间劳动力转移数量差异较大,县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劳动力比例较高。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县镇级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也加剧了空心村现象。 景再方 杨肖丽 赵玉娜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居住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10 2015年 农民工城市定居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城市居住环境直接影响定居选择。本文运用辽宁省调查数据,定量研究新老两代农民工居住环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居住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环境显著好于老一代;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混居概率更高,老一代与非同乡聚居概率更高;已婚农民工与同乡混居的可能性更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居住物质环境越好,与市民混居的可能性越高;家属随迁及随迁家属中在学子女数,均对农民工居住的物质环境有正向影响,并提高了其与市民混居的概率;务工时间越长,物质环境越好,与市民混居的概率也越高。此外,职业类型、迁移距离也对居住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显著影响。 杨肖丽 韩洪云 王秋兵关键词:农民工 居住环境 代际差异 流动人口 农业转移人口留城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调查 被引量:12 2015年 了解农业转移人口是否愿意落户城市,判断影响他们留城定居意愿的因素,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个体外来劳动力留居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留居城市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性别、工资收入、城市生活融入程度等。 谭晓婷 张广胜关键词:PROBIT模型 时距效应视角下职业类型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根据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检测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t回归模型考察时距效应视角下,流动人口的职业类型对其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经商商贩相比,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林牧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商业服务人员的定居意愿强烈,而服务人员、生产人员、运输建筑人员、设备操作员和无固定职业者的定居意愿较弱。职业类型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受迁移时间和迁移距离的影响,在不同迁移时间和迁移距离下,不同职业类型人员的定居意愿强弱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定居意愿最强的是省内中期,即在城市居住4~10年、省内迁移的农林牧渔人员;最弱的是跨省短期,即在城市居住0~3年、跨省迁移的运输建筑人员。 景再方 董艳敏 杨肖丽关键词: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影响其城市融入吗?——以邻里效应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27 2016年 本文构建居住选择与城市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辽宁省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logit、PSM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对其城市融入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居住融合或与市民为邻显著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中小城市农民工邻里效应要强于大城市,老一代农民工邻里效应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选择通过邻里互动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城市融入,邻里互动程度越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率越高。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改善农民工城市住房环境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居住融合,通过居住融合加强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联系与互动,进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戚迪明 江金启 张广胜关键词:农民工 城镇化 已婚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效应——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以辽宁省的实地调研数据,从职业流动频率、流动方向、流动动因三个方面分析了已婚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特征及其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频率不高,明显低于男性农民工;职业流动质量不高,多处于平行流动或未流动状态,向上流动较少;职业选择上处于劣势,多是被动流动。频繁的职业流动及向上流动对已婚女性农民工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但主动流动有利于已婚女性农民工收入的增长。与已婚女性农民工相比,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对男性农民工收入增长影响显著,而主动流动对其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稳就业、增收入要重视已婚女性农民工的异质性特征,避免其陷入频繁流动和收入不增的恶性循环。 李旻 王秋兵关键词:农民工家庭 农民工市民化 城市务工经历对农业流动人口家乡情结的影响研究 2018年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社会融合部分,采用OLS、Ologit、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不同城市务工经历对农业流动人口家乡情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务工经历会对农业流动人口的家乡情结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务工经历中流动时间较短、从事低端职业的农业流动人口的家乡情结较浓厚。此外,出务工时间、就业身份以及月收入会对不同维度的家乡情结产生显著影响,而流动范围则不会影响其家乡情结。 张睿 杨肖丽关键词:农业流动人口 基于农户微观视角下的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是破解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本研究基于野外高密度土样采集,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农户微观视角出发,研究了沈阳市典型区域30 a来在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受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的变化影响较大。1980~2000年,由于受投资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的限制,加上对耕地的掠夺性经营,导致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从30.88 g kg-1下降到22.63 g kg-1,下降了8.2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户将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生产中,不愿意从事种植业,耕地培肥被忽视,管理投入大幅度减少,造成耕地土壤肥力供求失衡,地力下降,从2000~2010年整个研究区域土壤有机含量平均值从22.63 g kg-1下降到20.07 g kg-1。空间上,由于受区域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压力的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产生明显的分化,导致离市区越近,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幅度越大,离市区越远,下降的幅度越小,甚至远郊区部分区域出现上升趋势。 刘洪彬 王冰 王秋兵 李双异 钱凤魁 孙福军 韩春兰关键词:耕地土壤 有机质含量 辽宁省农民土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对辽宁省12市476户农民家庭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 2013年 以辽宁省12地市24个村作为研究区域及其476户农民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针对农民土地退出问题,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76份,分析辽宁省农民土地退出意愿行为,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辽宁省农民土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兼业情况、非农收入高低、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土地政策了解情况和土地退出预期是土地退出的正向影响因素,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是土地退出的负向影响因素。 董秀茹 王楠 王大鹏 杨肖丽关键词: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有机农产品认证对消费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沈阳市消费者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6 2014年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加深,有机农产品作为有认证标识的安全健康农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沈阳市大型商超消费者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重点研究有机认证机构与认证标识对有机农产品信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认证机构与认证标识对有机农产品消费信任度均存在显著性影响,消费者在购买认证有机农产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则越信任有机农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有机农产品时,优先考虑认证标识以及信任有机认证标识,则越信任有机农产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企业、媒体以及消费者角度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推动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发展,进而提高有机农产品的消费信任度。 孙亚男 杨肖丽关键词:有机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