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551)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宋建兰米国华春亮陈范骏刘向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玉米子粒
  • 2篇子粒
  • 1篇氮素
  • 1篇氮素供应
  • 1篇营养
  • 1篇铁含量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基因型差异
  • 1篇
  • 1篇

机构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陈范骏
  • 2篇春亮
  • 2篇米国华
  • 2篇宋建兰
  • 1篇刘向生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玉米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玉米子粒铁含量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0
2004年
铁是影响动物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其子粒铁含量是决定其子粒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了24个杂交种及78个玉米自交系的子粒铁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杂交种子粒铁含量在穴40.1±5.0雪mg/kg,变异幅度较小。其中W5017、唐抗5号和高油115的子粒铁含量较高。自交系子粒的铁含量在穴32.9±7.4雪mg/kg,变异幅度较大。其中鲁原92子粒的铁含量较高,达到61.4mg/kg。子粒铁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性很低,说明通过选育既高产、铁含量又高的新品种是可行的。
米国华陈范骏刘向生春亮宋建兰
关键词:玉米子粒营养基因型铁含量
氮素供应对玉米子粒铁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谷物子粒的铁营养是影响人及动物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子粒铁营养的生理限制因素了解十分缺乏。氮素供应可能通过影响营养器官中的物质转移从而影响子粒铁的供应。本研究以玉米为材料,在田间两个氮水平(施氮、不施氮)下研究了吐丝至成熟期玉米从土壤中铁的吸收量、不同营养器官中铁的输出量、及其对子粒铁的表观贡献率,探讨了氮素供应对这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对子粒铁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两个氮水平下,茎(含叶鞘)中铁的净输出量为1.25~1.71mg/plant、输出率为40.4%~48.2%,对子粒铁的表观贡献率为50.9%~69.8%。中部叶片(穗位叶及其上、下各两片叶)中铁的含量表现为净增加。不施氮时营养器官中铁的净输出量和输出率低于施氮,而吸铁量对子粒铁的表观贡献率却高于施氮。两个氮水平下,吐丝至成熟期子粒铁的“源”(营养器官输出铁与从土壤中吸收的铁之和)的供应能力均大于子粒铁的累积能力(累积量),说明铁的吸收和转运可能不是决定子粒铁浓度的主要因素,子粒中铁的卸载及代谢可能是限制子粒铁营养的主要生理过程。
春亮陈范骏宋建兰米国华
关键词:子粒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