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29 被引量:1,059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潮海王群郝四平栾丽敏张永恩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学校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4篇玉米
  • 10篇土壤
  • 9篇夏玉米
  • 7篇生育
  • 7篇生育后期
  • 5篇土壤质地
  • 4篇冬小麦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叶绿素荧光
  • 4篇容重
  • 4篇施肥
  • 4篇土壤容重
  • 4篇小麦
  • 4篇光合特性
  • 4篇不同质地土壤
  • 3篇玉米生育
  • 3篇玉米生育后期
  • 3篇玉米杂交
  • 3篇玉米杂交种

机构

  • 27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北京农林科学...

作者

  • 22篇李潮海
  • 16篇王群
  • 10篇郝四平
  • 6篇栾丽敏
  • 5篇张永恩
  • 4篇赵亚丽
  • 4篇孙敦立
  • 3篇李宁
  • 3篇刘奎
  • 3篇李新平
  • 3篇刘松涛
  • 2篇付国占
  • 2篇韩锦峰
  • 2篇梅沛沛
  • 2篇赵霞
  • 2篇焦念元
  • 2篇周苏玫
  • 1篇尹飞
  • 1篇张全国
  • 1篇连艳鲜

传媒

  • 4篇玉米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的资源特征及关键技术被引量:53
2000年
周苏玫李潮海刘奎连东军
关键词:夏玉米资源特征栽培技术
土壤质地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池栽方法探讨了砂壤、轻壤、中壤、粘壤4种土壤质地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后期叶片不断衰老,SOD酶活性和叶面积下降,MDA含量逐渐上升。4种质地土壤玉米的叶片衰老表现不同,中壤玉米叶面积和SOD酶活性最高,砂壤则最小;MDA含量砂壤最大,中壤最小。在相同管理条件下,4种质地土壤的玉米产量表现出显著差异。
李潮海赵霞王群郝四平
关键词:玉米土壤质地叶片衰老生理效应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在耕层(0~20cm)土壤容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微区试验,模拟大田容重实际存在状况.研究了下层(20~40,40~60cm)土壤容重改变后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下层土壤容重处理间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下层土壤平均容重的增加.吐丝后叶面积指数、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容重越大降幅越大.不同处理玉米生育后期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不仅随着平均容重的增加而降低,且随相邻土层容重增大而降低;随着生育进程Fn/Fm,ФPSⅡ,qP均呈下降趋势,而NPQ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
王群李潮海杨秋云张永恩郝四平
关键词:土壤容重玉米叶绿素荧光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 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 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的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玉米播种后出苗率高 ,次生根多 ,株高增加而基部节间缩短 ,叶面积系数提高 ,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付国占王俊忠李潮海刘素云赵宇焦念元
关键词:残茬覆盖耕作方式夏玉米营养生长籽粒产量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种植模式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对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复合种植模式较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三熟模式和1种两熟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表现最优的模式是:带宽3.0m,秋播小麦12行,空档春玉米2行,麦后夏玉米4行。
李新平张娟孙敦立
关键词:小麦玉米三熟
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穗部性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玉米产量性状与穗部性状密切相关,不同生态条件、栽培条件下,高产玉米的性状特征不同。笔者选用16个玉米杂交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测定其穗部性状与产量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粒数/hm^2〉千粒重〉穗粒数〉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稳粗〉穗数hm^2〉穗长〉秃尖长。进一步分析表明,与高产栽培条件相适应的杂交种是穗粒数500-600粒/穗、千粒重高于500g、种植密度较大(72000株/hm^3以上)、出籽率较高的中大穗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当穗粒数相当时,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的玉米杂交种更有利于获得高产。
连艳鲜索江华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穗部性状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被引量:26
2007年
采用桶栽法研究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下降;容重越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幅度越大,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速度越快,SOD酶活性降低越多,MDA含量增加越多。
李潮海赵霞王群郝四平
关键词:土壤容重玉米衰老生理效应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39
2003年
研究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 夏玉米平作和春玉米单作相比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各作物生殖生长时期均处于高空间生态位 ,田间光、温、气等生态条件得以改善 ,改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 ,作物群体内相对光强明显提高 ,而且各作物行间地温升高 ,种植带内风速加大 ,均有利于提高籽粒灌浆的强度和速度 .同时 ,在籽粒灌浆过程中 ,各作物功能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比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平作或春玉米单作有所提高 ,这是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主要增产原因之一 .
黄进勇李新平孙敦立
关键词:冬小麦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生理生态效应
多雨寡照年份不同玉米杂交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比较被引量:13
2005年
在多雨、寡照的异常气候条件下,研究了4个玉米杂交种在高、低水肥条件下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多雨、寡照的异常气候条件下不同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水肥条件、叶面积的发展动态、本身的光合能力等密切相关,但各因素的影响力差别较大。多雨、寡照的异常气候对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杂交种的叶面积指数、叶片功能期的影响与正常条件下的一致,但对产量、光合速率等的影响与正常气候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别。
张永恩赵亚丽王群李潮海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光合特性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60
2007年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李潮海王小星王群郝四平
关键词:玉米土壤质地根际微生物酶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