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7000840)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艳佳焦建丽张佃财贺英梁登辉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人乳
  • 2篇乳头
  • 2篇皮肤
  • 2篇细胞
  • 2篇瘤病毒
  • 2篇角质
  • 2篇角质形成
  • 2篇角质形成细胞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瘤病毒1...
  • 1篇乳头状

机构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3篇李艳佳
  • 2篇焦建丽
  • 2篇张佃财
  • 1篇宣晓梅
  • 1篇修贺明
  • 1篇王宝山
  • 1篇张玉虹
  • 1篇梁登辉
  • 1篇贺英
  • 1篇焦建丽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体外皮肤器官模型的培养及在皮肤移植等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皮肤器官模型有皮肤器官培养和角质形成细胞器官样培养两种方式,体外皮肤器官模型可用于皮肤移植,皮肤病发病机制,药学等方面。目前皮肤器官模型培养的方法很多,但如何进一步改进条件,培养出更加类似于人的皮肤器官,更有效的应用于皮肤病研究当中,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体外重建皮肤模型为皮肤病新药研究当中的药物筛选,毒理学实验及生理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部分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已取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许可而应用于临床。相信随着组织工程学和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体外皮肤器官模型应用于皮肤病的研究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艳佳焦建丽
关键词:人工真皮角质形成细胞
在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气-液交界面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皮肤样器官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浸没式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已得较普遍的应用,但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尚存在不足。目的:以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提供的气-液交界面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以改进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人工皮肤器官实验,于2008-07/2009-0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角质形成细胞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王教授馈赠。方法:将浸没式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接种到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当中,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每板有6个孔,每孔当中有一插件,插件悬挂于孔的边缘上,插件底面为一孔径为0.4μm的高分子膜,距离培养板孔的底面有1.5mm的高度,使细胞处于气-液交界面上并培养4周,然后将不同培养时段的培养物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检测,进而观察细胞分层和分化的状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分层和分化状态。结果:培养2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单层结构,细胞彼此衔接成铺路石状结构,多数细胞为三角形或多角形结构,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比较饱满。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双层结构,表现为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上面铺有连接成条索状的细胞。3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双层结构,异层及同层细胞之间彼此衔接,呈索形结构,细胞核仍然清晰可见,细胞不如2周时饱满。4周的角质形成细胞部分区域为三层结构,且细胞较前变得萎缩,表现为细胞浆减少,细胞核变小。角质形成细胞进行气-液交界面培养至4周,细胞会分为3层,表层的细胞会表达终末分化的标志物角蛋白10。结论:在Transwell培养板套皿膜上,角质形成细胞会出现分层和分化,形成体外的皮肤样器官。
李艳佳焦建丽张佃财宣晓梅王宝山修贺明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皮肤器官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的DNA改组
2009年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普通PCR扩增。结果电泳切胶回收获得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改组结果较为成功。结论DNA改组在HPV16E7改组中的应用并成功,有利于从HPV16E7基因突变题库中筛选出高免疫原性的基因型别,并为进一步构建HPV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李艳佳张佃财焦建丽
关键词:DNA改组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妇产科患者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调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检测门诊妇产科患者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从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随机抽取2820例,利用斑点杂交法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分析检测,并记录检测效果,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结果2820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1023例,感染率为36.28%;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中,高危型644例、低危型124例、常见亚型89例、混合感染166例,分别占62.95%、12.12%、8.70%、16.23%;>60岁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宫颈细胞学异常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段患者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20~30、31~40及41~50岁组年龄段的 H PV感染率相近,51~60岁患者感染率最低;而>60岁患者感染率最高。
梁登辉高原贺英张玉虹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