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228504)

作品数:23 被引量:103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军徐俊超钟辉于燕郑成航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动力学
  • 5篇细颗粒
  • 5篇除尘
  • 4篇电除尘
  • 4篇静电除尘
  • 4篇颗粒物
  • 4篇过饱和度
  • 4篇分子
  • 4篇分子动力学
  • 3篇电除尘器
  • 3篇湿法
  • 3篇水汽
  • 3篇填料
  • 3篇燃煤
  • 3篇静电除尘器
  • 3篇过饱和
  • 3篇飞灰
  • 3篇PM2.5
  • 3篇CO
  • 3篇除尘器

机构

  • 12篇东南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晋中学院
  • 2篇陕西清水川能...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张军
  • 8篇徐俊超
  • 8篇钟辉
  • 7篇于燕
  • 5篇高翔
  • 5篇岑可法
  • 5篇郑成航
  • 5篇孟强
  • 4篇郭欣
  • 3篇倪明江
  • 3篇谢文霞
  • 3篇许希
  • 3篇严佩
  • 2篇吕剑虹
  • 2篇徐成威
  • 2篇袁竹林
  • 2篇方梦祥
  • 2篇郑楚光
  • 2篇杨林军
  • 1篇安栋

传媒

  • 7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发电设备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电力科技与环...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式静电除尘器喷嘴特性被引量:8
2015年
为优化湿式静电除尘器清灰特性,研究喷嘴特性.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A),研究单喷嘴、双喷嘴同轴侧向撞击及喷嘴与壁面碰撞后的雾化特性,实验数据表明液滴撞壁后形态主要由液滴自身动能、液滴表面张力和黏度决定,由韦伯数描述.距离喷嘴位置越远,喷嘴雾化角越大,索特尔平均粒径(SMD)波动越小,韦伯数分布越均匀,液膜均布性越好.在此基础上,对喷嘴布置方式与液膜均布性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得到喷淋管间距越大,喷嘴角度越大,极板上水膜更加均匀,该实验结果与喷嘴特性实验相符.
万益黄薇薇郑成航高翔岑可法
关键词:PDA
θ环填料塔中灰颗粒对K_2CO_3溶液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燃煤烟气中灰颗粒对化学吸收法脱除CO2性能的影响,选用典型的K2CO3溶液作为吸收剂,利用乱堆θ环小型填料塔,采用液相加入灰的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温度、填料塔高度、液气比、灰颗粒浓度等工艺条件对灰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灰的存在使脱除CO2的效率降低,灰对脱除效率降低的影响与其化学成分关系不大,但与操作参数有关;随着吸收液温度或填料高度的增加,灰对CO2脱除效率的影响减弱;随着液气比的增加,灰对CO2脱除效率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随着灰颗粒浓度的增大,灰对CO2脱除效率的影响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分析表明,对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吸收液初始分布而实现的.
张军谢文霞龚勋
关键词:碳酸钾灰颗粒二氧化碳填料塔
高湿烟气中超低浓度细颗粒物测试方法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颗粒物采样测试系统及方法,从颗粒物测量原理、采样方法的结构和特点、适用范围、误差来源等角度分析了采样系统的特点及准确性,并结合我国燃煤电厂脱硫塔、湿式静电除尘器出口等位置实际排放情况,提出适用于低浓度、高湿度条件下的超低浓度颗粒物的可靠测试方法.为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浓度的准确测量和环保设备对颗粒物控制效果的运行和评估提供保证.
常倩云杨正大郑成航方梦祥高翔骆仲泱岑可法
关键词:超低排放PM2.5采样系统燃煤电厂
电厂湿法烟气脱硫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在锅炉100%和80%负荷工况下,采集某200 MW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前后的颗粒物,得到烟气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并通过观察颗粒物的形貌对颗粒物中元素的组分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WFGD系统入口处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质量浓度约为16.0mg/m3,出口处TSP的质量浓度低于10.0mg/m3,TSP的脱除效率为46.8%;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提高;WFGD出口处的颗粒物中存在Ca元素,颗粒物凝结团聚成不规则的絮凝状颗粒物;在除雾器冲洗状态下,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减小,元素Ca、S、C和O的含量显著减小,颗粒物主要呈圆形,且分布较为疏散.
陈浩骆仲泱江建平许希鲁梦诗王涛方梦祥
关键词:湿法烟气脱硫颗粒物除雾器除尘效率
生长管中过饱和度在不同构建方式下的分布特性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研究水汽相变中不同构建方式形成的细颗粒长大所需的过饱和环境,利用变物性参数传热传质模型对生长管中过饱和度水平进行了预测,并评价了2种过饱和构建方式:低温饱和气流与高温热水相接触(方式1);高温饱和气流与低温冷水相接触(方式2).同时分析了进气温度、管壁水温度、进气流速和压力对2种构建方式下所得过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物性与定物性参数下预测过饱和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最大差异性体现在生长管中心线处;方式2获得的过饱和分布较为均匀;气流与水温差较低时,方式1所得平均过饱和度大;温差较高时,方式2所得平均过饱和度大;温差相同时,较低的温度水平更有利于提高生长管中过饱和水平;压力和进气流速的增加有利于生长管过饱和水平均匀化.
于燕徐俊超张军孟强钟辉
关键词:过饱和度传热传质
利用冷却法构建湿气流过饱和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模拟湿法脱硫后的高湿烟气为工质,采用冷却的方式在相变室内建立水汽过饱和环境.提出一种间接测量水汽过饱和度的方法来衡量水汽相变过饱和场构建效果.考察了不同气流温湿度、冷却水温度以及相变室壁面材料对水汽过饱和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气流相对湿度以及适当提高气流温度都有助于提高水汽过饱和度;冷却水温度对过饱和场建立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冷却温度越低,得到的水汽过饱和场过饱和度越高;采用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作为相变室内内壁可有效增强相变效果,获得较大过饱和度的水汽氛围;当相变室入口气流温、湿度分别为50℃,90%且冷却水温度为20℃时,采用有机玻璃材料的相变室内水汽过饱度可以达到1.5左右.
孟强徐俊超张军于燕钟辉
关键词:湿法脱硫
高温线板式静电除尘器颗粒捕集被引量:7
2017年
建立高温线板式静电除尘实验系统,研究400~700℃烟气中的电晕放电、颗粒迁移和捕集规律.探究温度、电压、流速等关键因素对颗粒捕集效率和驱进速度的影响规律;分析温度变化对电晕放电和颗粒捕集的作用机制.温度上升会影响电子平均自由程、气体分子电离能、颗粒荷电量、颗粒所受电场力和黏性力,导致放电电压、颗粒捕集效率和驱进速度均有所下降.当温度从400℃上升到700℃时,最大运行电压从21.9kV下降到14.3kV;颗粒捕集效率从98.1%下降到68.2%;颗粒有效驱进速度从8.54cm/s下降到2.45cm/s.高温工况下的温度变化对电晕放电特性和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较低温工况下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烟气流速增大会降低除尘器对颗粒的捕集效率,但是颗粒驱进速度有所提高.700℃下,当烟气流速从0.15m/s上升到0.35m/s时,颗粒捕集效率从81.2%下降到64.5%,有效驱进速度从1.79cm/s增加到2.59cm/s.
许希徐甸严佩朱唯卓郑成航高翔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
关键词:电晕放电驱进速度
水泥窑尾粉尘性质对高温静电捕集的影响规律被引量:2
2017年
建立高温线板式静电除尘实验系统,将某干法水泥窑尾粉尘作为实验样品,测试粉尘比电阻.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分析粉尘的化学成分、形貌及粒径分布特性,研究373~773K下静电除尘器对水泥窑尾粉尘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窑尾粉尘CaO质量分数高达42.91%,K2O与Na2O质量分数低至0.57%、0.16%,导致粉尘比电阻的最高值达到1.75×1013Ω·cm.粉尘脱除效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在423~673K高比电阻段(>1012Ω·cm),粉尘脱除效率低于90%.水泥窑尾粉尘PM1.0颗粒粒子数密度约占颗粒总数目的87.5%,373K下,PM1.0脱除效率为82.1%,明显低于PM2.5、PM10脱除效率的95.1%、95.7%,但高温强化了细颗粒的扩散荷电;773K下,PM1.0脱除效率与PM2.5、PM10的差距减小.增大比收尘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温下水泥窑尾粉尘的脱除效率.
严佩翁卫国郑成航许希沈之旸高翔倪明江岑可法
关键词:水泥窑尾高温气体粉尘比电阻粒径分布
微孔无定形碳分子动力学建模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使用分于动力学熔融-淬火法(QMD)建立微孔无定形碳原子结构模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法(GCMC)研究CO_2、N_2在模型中的吸附行为。通过与热解聚糠醇制备的微孔无定形碳样品比较,所建模型在径向分布函数、孔径分布函数、吸附等温线等方面有很高的符合度。CO_2、N_2吸附计算表明:所建立的微孔无定形碳模型,对CO_2、N_2混合组分吸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CO_2/N_2吸附比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逐渐降低.
安栋郭欣郑楚光
关键词:微孔无定形分子动力学
燃煤飞灰碳质颗粒与水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2016年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熔融—淬火法建立微孔无定形碳原子结构模型,运用GCMC(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研究水汽在模型中的吸附情况。构建了不同初始密度的碳质颗粒模型,分别计算了该碳质颗粒的径向分布函数,孔径分布曲线等参数,同时研究了不同初始密度的碳质颗粒对水分子的吸附等温线,考察了温度对单一初始密度碳质颗粒吸附水分子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原子数目的无定形碳质颗粒,其初始密度越大,则其内部出现较大孔径的概率越小;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碳质颗粒吸附的水分子数目逐渐减少;同时,随着温度的增加,碳质颗粒吸附水分子的数目也不断减少。
吕海华郭欣
关键词:煤粉分子动力学水分子吸附等温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