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C12035)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唐美君肖强殷坤山冯明光王晓晓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利用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中的废米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黑曲霉固相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5
- 2009年
- 为资源化利用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米,将废米粉按比例混入麦麸作为基础物料,接种黑曲霉固相发酵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得到麸米比7∶3的最佳配料;纯麦麸发酵3d后2种酶的产量为353.8、343.8U·g-1干曲.在对发酵时间、配料含水量、补充氮源、微量元素、拌料水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及pH值等单因素分别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产酶影响较大的金属离子类型、硫酸铵添加量、拌料水的吐温80浓度和pH进行4因素3水平9处理的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组合为麸米比7∶3的配料中加入0.1%KH2PO4和1%(NH4)2SO4,拌料水为0.3%吐温80和pH5.经3次重复试验验证,用最优组合配料接种后在25℃下发酵54h,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量(±SD)分别达到(716.1±9.2)、(453.0±62.5)U?g-1干曲,远高于优化前相同麸米比配料的酶产量.这一结果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真菌杀虫剂生产线提供了有用的配套技术,使饲用酶制剂生产节约麦麸30%.
- 王晓晓冯明光
- 关键词:黑曲霉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
-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Bt混剂的配比筛选及药效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 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其中以1.0×10^4PIB/μL EpNPV+2000IU/μL,Bt混用增效最明显,其毒效是Bt单剂的2.54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EpNPV-Bt混剂(1.0×10^4PIB/μL EpNPV+2000IU/μLBt)对茶毛虫幼虫有优良的防效,显著优于Bt单剂和EpNPV单剂(声〈0.05)。
- 唐美君殷坤山郭华伟刘琴姚惠明肖强
- 关键词:田间防效茶毛虫
-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的毒力水平与遗传结构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4个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分离株对茶毛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浙江分离株的毒力最强,其LC50为2.5×106 PIB/mL;湖南分离株的毒力最弱,其LC50为13.36×106 PIB/mL。不同分离株的毒力强弱依次为浙江分离株>贵州分离株>湖北分离株>湖南分离株,但贵州分离株与湖北分离株的毒力相差不大,LC50分别为9.5×106 PIB/mL和7.31×106 PIB/mL。测定了EpNPV 4个分离株的5个与病毒复制、病毒—宿主关系、毒力水平相关的功能基因序列,分析其不同株系间的遗传结构,发现湖北分离株和贵州、湖南两分离株的相似度最高(99.7%);浙江分离株和湖南分离株间的相似度最低(99.4%)。基于5个基因拼接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湖南(HN)和湖北(HB)两个株系最先聚类并为一支,再与贵州(GZ)分离株聚类,最后才与浙江分离株(ZJ)聚合,说明浙江分离株与其他3个分离株的遗传距离均较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EpNPV不同株系间的毒力水平差异与其遗传结构差异明显相关。
- 付建玉席羽唐美君殷坤山肖强
- 关键词: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