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20050222)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朱贤方李论雄王占国王连洲苏江滨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苏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CVD制备SiO_x纳米线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直接实验证据被引量:1
- 2009年
- 在纳米线的制备中,气-液-固(VLS)生长机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该机制的很多细节还停留在模型阶段.依托实验室自行设计的一台生长条件高度可控的高温化学气相沉积(CVD)系统,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直接在Si片衬底上制备出了SiOx纳米线.通过严格控制实验参数,用离位观测捕捉到了纳米线的催化、形核和长大的一系列过程及其相关细节,并发现纳米线从细到粗的气-液-固(VLS)生长机制.讨论了气-液-固(VLS)机制中气态Si原子的来源以及纳米线的催化、形核和长大过程中的纳米曲率效应和"纳米熟化"现象,取得了对SiOx纳米线VLS催化生长机制的理解的突破.
- 吴燕黄胜利朱贤方李论雄王占国王连洲
-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
- 聚焦电子束诱导碳沉积实现纳米线表面可控修饰被引量:2
- 2010年
- 作为一种典型的准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线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小尺寸效应或纳米曲率效应,经表面修饰的纳米线一般具有不同于普通纳米线的特殊性质.利用实验室发展成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辐照技术,以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残留的有机气体分子为前驱体,成功地在纳米线表面可控沉积了非晶碳纳米颗粒和碳纳米棒,以及局域凸起的非晶碳膜并形成局域肿大的同轴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方便地通过控制聚焦电子束的束斑尺寸、辐照方式、辐照时间以及辐照位置等参数,在纳米线表面精确可控地沉积各种非晶碳纳米结构,从而实现纳米线的表面可控修饰.对聚焦电子束辐照下基于纳米线的各种碳纳米结构的可能沉积机理作了进一步地探索,并针对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如何减少因电子束辐照诱导非晶碳沉积造成的样品污染提出了几点建议.
- 苏江滨朱贤方李论雄王占国
-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线表面修饰碳纳米结构
- 电子束辐照下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不稳定性被引量:1
- 2008年
- 利用透射电镜(TEM)原位观察了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和两端固定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电子束辐照下的结构不稳定性。研究发现,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SWNT优先轴向和径向收缩后颈缩,最后形成一个个碳笼紧密相连的收缩结构("碳笼-碳笼"结构);两端固定的SWNT仅径向收缩后颈缩,最后形成许多碳笼相连的类似结构。此外,后者在电子束辐照下断开后又会重新粘合起来,表现出很强的表面塑性流变或湿润效应。这些电子束辐照诱导SWNTs非热激活结构不稳定性现象可以用我们最近提出的表面纳米曲率效应和能量束超快诱导软模和点阵失稳进行全新、全面、正确的解释。
- 苏江滨孟焘李论雄王占国朱贤方
-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电子束辐照
- 聚焦电子束诱导SiOx纳米线表面碳沉积的分形生长被引量:1
- 2010年
- 电子束诱导沉积技术已被证实可以实现各种材料的分形生长,但是目前尚未发现聚焦电子束辐照下低维纳米结构表面未受辐照位置的分形生长现象,造成了聚焦电子束诱导分形生长机理研究的空白与片面性.以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残留的有机气体分子为前驱体,室温下利用高能聚焦电子束辐照,研究了一维非晶SiOx纳米线表面未受辐照位置碳沉积的分形生长.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Ox纳米线表面非晶碳的沉积过程进行原位观察,发现了SiOx纳米线表面未受辐照位置非晶碳的不均匀沉积及分形生长,并捕捉到了碳沉积分形生长过程的细节.同时对聚焦电子束诱导SiOx纳米线表面未受辐照位置非晶碳的不均匀沉积及分形生长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 苏江滨朱贤方李论雄王连洲王占国
-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非晶碳
- PMMA纳米球的制备及其银膜包覆技术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直径为170 nm左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球,然后利用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对PMMA纳米球进行表面改性,在其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巯基,通过巯基与银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银在PMMA纳米球表面成核长大,从而合成PMMA/Ag纳米球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投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技术对产物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PMMA/Ag纳米球壳粒子的分散性好、包覆均匀.
- 陈志华吴政张其清包建军王连洲逯高清朱贤方
- 关键词:表面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