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09JD710004)
-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4
- 相关作者:吴荣生纪亚光王雪超宋歌吴满意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基于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理论社团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思考。
- 张静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大学生社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引量:2
- 2009年
- 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共同志趣、爱好为出发点的非正式群体组织,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 纪亚光王雪超
-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路径探究被引量:4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是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和理论创造,使其上升为科学的理论;一是对现有理论在一定阶段上的突破或综合,是从既定理论出发而继起的理论提升,将较低层次的理论发展为较高层次的理论。这两条路线的交纵发展,共同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阶段的理论创新。
- 陈红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7
- 2012年
- 路径选择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优化理论课主导功能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载体路径,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 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和实现方式被引量:12
- 2009年
-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命运和中国社会发展前途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因而,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功能,并从通俗化、民族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层面思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 王让新吴满意宋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构建论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宣传网络平台的科学构建,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如何将丰富而多变的平台要素积极协调起来,既平台要素围绕主题各尽所能、各施所长,规避相互间无谓的竞争和抵消,又使它们紧密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宣传网络平台"1+1〉2"的整体性功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 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论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被引量:50
- 2010年
-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具备一定形式的客观载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关键性的因素。高校大学生"红色社团"普遍具有坚定的政治性、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科学的实践性等特点和优势,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纪亚光吴荣生
-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社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红色”社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思考被引量:3
- 2013年
-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要,是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战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应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红色"社团的综合优势,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积极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体系,力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长足发展。
- 吴荣生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大学生社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引量:11
- 2009年
- 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共同志趣、爱好为出发点的非正式群体组织,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 纪亚光王雪超
-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