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07Z08) 作品数:6 被引量:102 H指数:5 相关作者: 侯建忠 刘治国 杨建才 梁海河 陶健红 更多>> 相关机构: 陕西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兰州中心气象台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 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2009年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对流层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当地乃至全球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干燥程度的大气背景环境下,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对混合云形成和发展的可能影响,并采用析因试验讨论了主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的增加导致降水减少、延长了云在空中存在的时间,改变了云的空间结构和微观结构。析因分析表明干旱半干旱气候背景条件下,混合云的累计降水量对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对大气环境湿度的敏感性;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增加导致云累计降水量的减少;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和大气环境湿度对云的累计降水量的影响是复杂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降水预报业务。 康凤琴 银燕 张逸轩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数值模拟研究 2006年盛夏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与诊断分析 2007年 对2006年8月2日出现在陕西境内一次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冷锋云系后部的晴空区,远距离的台风作用不能忽视;700 hPasθe的水平分布显示其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东北—西南向的Ω形状高能舌轴线的右侧;500 hPa散度场上负的散度区对预报未来降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700 hPa的涡度分布特征显示对未来天气系统发展趋势代表性较好。 陈争旗 侯建忠 许新田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环境场 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对流层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当地乃至全球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干燥程度的大气背景环境下,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对混合云形成和发展的可能影响,并采用析因... 康凤琴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数值模拟研究 文献传递 “神舟六号”飞船着陆时段主着陆场区风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008年 本文通过分析“神舟六号”飞船着陆时期WRF模式对主着陆场区的风场及其影响系统的模拟结果,发现WRF模式对主着陆场区的地面风速、风向的预报,WRF模式输出的850hPa模拟风场对100m高度以下浅层风的最大风速及其风向的预报,结果均比较理想;WRF模式输出的300hPa高度风速、风向的模拟结果和急流轴的强度、位置模拟结果,与高空7~12km最大风速及其风向的相关性较好,可作为预报指标;模式对风场的主要影响系统东北低压加深东移和蒙古高压的演变模拟基本准确。本模式能够作为未来客观预报主着陆场区地面和高空风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苑海燕 杜继稳 侯建忠 慕建利关键词:风场 WRF模式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东北侧雹云单体最大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及其在降雹定时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08年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分段函数处理技术,对2004—2005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的16个雹云单体的VILmax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雹云单体出现降雹时所需的VILmax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但同一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其VILmax均存在"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降低"现象;(2)雹云单体在首次降雹前4个资料时间间隔(22min)内其VILmax将出现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不会降雹,维持1—2个资料时间间隔(5—11min)后出现第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开始降雹;同一雹云单体再次降雹时没有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爆发式降低"现象时地面降雹停止;(3)通过个例总结并定义的雹云单体最大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变化率(简称:GVILmax)的"正(负)峰"现象与VILmax的"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所对应的时间完全吻合,且利用GVILmax"正(负)峰"现象识别雹云单体"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根据雹云单体GVILmax"正(负)峰"现象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建立的经验公式计算降雹的时间误差在1个资料时间间隔(5—6min)内。 刘治国 俞小鼎 陶健红 杨建才 梁海河 王勇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侧 液态含水量 冰雹云和雷雨云单体VIL演变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6 2008年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兰州站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单体VIL、用MAX函数逐次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分段函数处理技术,对20042005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的32个强对流云单体VILmax的演变特征及其在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强对流云单体VILmax在演变过程中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时间序列曲线中表现为单峰型特征,其中冰雹云单体VILmax存在“爆发式增长及突然降低”现象,这是区别雷雨云单体的一个重要特征;(2)冰雹云单体首次降雹前4个资料时间间隔内VILmax将出现两次“爆发式增长”现象,第一次爆发式增长时不会降雹,维持1~2个资料时间间隔后第二次出现时开始降雹;同一单体再次降雹前没有第一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突然降低”现象时降雹均停止;(3)VILmax变化率(简称:GVILmax)的“正(负)峰”现象与冰雹云单体VILmax的“爆发式增长及突然降低”现象对应的时间完全吻合,利用GVILmax建立的冰雹云识别流程在实际业务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刘治国 陶健红 杨建才 傅朝 梁海河黄土高原一次冷涡飑线的综合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2007年 通过云图、环流背景和数值模拟等对2004年6月16日出现在黄土高原区域内的一次典型的冷涡飑线天气分析,揭示了该类天气的一些规律和特征,并运用数值模拟与实况进行对比验证。其结果对此类天气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侯建忠 王繁强 方建刚 李平关键词:黄土高原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