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科研基金(K-001-01)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江开达张红霞沈晓玲张怀惠杨晓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随访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随访研究
  • 2篇利培酮
  • 1篇首次发病
  • 1篇统计学
  • 1篇全病程
  • 1篇全病程管理
  • 1篇疗效
  • 1篇氯丙嗪
  • 1篇门诊
  • 1篇患者随访
  • 1篇发病
  • 1篇奥氮平
  • 1篇丙嗪
  • 1篇病案
  • 1篇病案管理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作者

  • 3篇张红霞
  • 3篇江开达
  • 2篇杨晓敏
  • 2篇张怀惠
  • 2篇沈晓玲
  • 1篇金友兰
  • 1篇邱宏

传媒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随访一年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疗效和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结合全病程管理模式,对453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基线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病程≤5年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13项相关因素与近期疗效及复发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PANss总分减分率与性别(r=0.083)、病程(r=-0.228)、起病形式(r=-0.180)、发病诱因(r=0.080)、持续用药时间(r=0.153)存在相关关系(P〈0.05~0.01);疾病复发与性别(r=-0.131)、持续用药时间(r=0.131)亦存在相关关系(P〈0.01)。结论女性、病程短、起病形式急、病前有诱因、持续用药时间长的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1年的疗效相对好;男性患者及持续用药时间短的患者易复发。
沈晓玲江开达张红霞杨晓敏张怀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统计学
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1年随访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比较氯丙嗪和利培酮长期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依从性。方法:采用自然性观察研究方法,结合全病程管理模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观察。研究对象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研究用诊断标准.年龄16~60岁,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总分≥60,首次发病或首次来诊,总病程≤5年。研究中主要用PANSS评估疗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治疗的不良反应;根据持续用药时间评估依从性;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生命质量。结果:将PANSS减分率≥50%作为治疗有效。利培酮组第2、3、6、8、12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40.5%、46.6%、57.3%、64.1%、62.6%,氯丙嗪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9.1%、41.8%、50.9%、50.9%、56.4%,两组无显著差异。经Ridit分析,利培酮组发生震颤、便秘、流涎的不良反应少于氯丙嗪组,而发生兴备激越、情感忧郁、失眠、恶心呕吐腹泻、月经紊乱的不良反应多于氟丙嗪组。利培酮组持续治疗时间平均为9.5±3.8个月,氯丙嗪组为8.9±3.8个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利培酮组终点时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等生命质量的6个因子分显著高于相应的基线分,而氯丙嗪组仅社会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2个因子分显著高于相应的基线分。结论:利培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是同样有效的。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所不同。与氯丙嗪相比,利培酮更能在多方面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张红霞沈晓玲张怀惠邱宏金友兰杨晓敏江开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案管理随访研究利培酮氯丙嗪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1年随访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评价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平行对照,药物剂量可调整的临床试验。采用自然观察研究方法,结合全病程管理模式对研究对象进行1年随访研究。分别有131例和1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分入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剂量为3~6mg,平均(3.8±1.3)mg,奥氮平组剂量为10~20mg,平均(12.9±5.6)mg。疗效主要统计指标为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的总分值及有效率,持续治疗时间。PANSS减分率≥50%定义为有效。次要统计指标为复发率、复发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2月末时,利培酮组有85例患者(64.9%)完成随访,奥氮平组为93例(6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利醅酮和奥氮平组有效率分别为62.6%和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其他时点(2、3、6、8个月)两组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末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的复发率(14.5%、12.5%)、持续治疗时间(9.5±3.8月、9.7±3.8月)、复发时间(4.0±2.9月、5.1±2.8月)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方面,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比例高于奥氮平组,奥氮平组体重增加比例高于利培酮组。结论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1年疗效均好,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较多,奥氮平组体重增加较多。
周卉江开达张红霞杨晓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奥氮平全病程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