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2AA601013)
- 作品数:37 被引量:819H指数:18
- 相关作者:许秋瑾金相灿颜昌宙陈书琴年跃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湖泊水生植被恢复物种选择及群落配置分析被引量:36
- 2004年
- 介绍了水生植物恢复的常用物种及生活型 ,并从群落配置的物种数 ,群落的空间配置及节律匹配等方面对水生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1 )在水生植物群落恢复实践中 ,无论从经济角度考虑 ,还是从可操作性出发 ,均应优先考虑选择少量先锋物种 ,先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随着生境条件的不断改善 ,逐步栽种新的物种 ,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 )根据湖相生态系列在空间生境梯度上的变化 ,按水生植物生活型配置群落是群落配置的基本出发点 ;3)应根据水生植物的季节差异合理配置群落 ,使植物种群在生长期上密切衔接 ,形成常绿人工水生植被 。
- 李英杰许秋瑾金相灿胡社荣胡少贞
- 关键词:水生植被生境条件节律
- 湖泊水生植物管理方案探讨被引量:11
- 2006年
- 根据湖泊水生植物的分布面积及生物量差异,大致可以将湖泊分为水生植物过量生长、水生植物适度生长以及水生植物高度退化、消亡三大类型。对这3种湖泊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拟订了具有针对性的湖泊水生植物管理方案,并提出了湖泊水生植物管理方案实施的前提条件和有效保障措施,对目前中国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特别是水生植物恢复工程实施后的后续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陈书琴许秋瑾胡社荣金相灿颜昌宙王兴民
- 关键词:湖泊水生植物
- 基底条件和栽培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在太湖西五里湖湖滨带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区,通过人工栽培的方法研究了3种基底条件和2种栽培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波浪影响的条件下,芦苇在原状土基底上成活率较高,在生土和生土上覆湖泊底泥基底上,芦苇成活率较差.芦苇群落侧重于靠增加其分蘖数来提高对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贡献,而香蒲则利用增加地上部分的高度来提高对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贡献.以西五里湖湖泊底泥作为回填土处理比采用原土回填的方式更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发育.由于试验选用的香蒲根部比重较大,营养吸收能力强.试验期间,基底条件和回填土处理对单株种植的香蒲成活和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单株种植的芦苇成活率、日生长量以及地上部株高增量均不如单株种植的香蒲.虽然芦苇分蘖数较多,但从总体上看,芦苇不适合单株种植.
- 叶春于海婵宋祥甫邹国燕
- 关键词:栽培方式挺水植物芦苇香蒲
-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镉胁迫轮叶黑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7年
- 用含有不同浓度NH4+-N(0、0.5、2.0和4.0mg.L-1)和10mg.L-1Cd的1/10Hoagland营养液培养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研究了氨态氮对Cd胁迫下轮叶黑藻的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探讨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沉水植物退化机理.结果表明,10mg.L-1Cd对轮叶黑藻能产生明显的胁迫作用,叶绿素合成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4+-N能加速Cd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单因子Cd作用3h时SOD明显升高,而Cd和NH4+-N共同作用0.5hSOD就明显升高.Cd与NH4+-N共同作用时,相对于叶绿素和蛋白质,抗氧化酶是早期敏感指标,并且SOD比POD更敏感.本试验条件下,NH4+-N与Cd共同作用2d后,对轮叶黑藻的胁迫作用主要取决于Cd,NH4+-N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 许秋瑾金相灿王兴民扈学文陈书琴颜昌宙
- 关键词:NH4^+-N黑藻抗氧化酶
- 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及粘土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污染物在土壤、非饱和带、地下水和粘土防渗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模拟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型,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和水资源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 张志红赵成刚李涛
-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土壤非饱和带地下水迁移转化规律
- 丝状绿藻腐烂过程对水质和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30
- 2006年
- 从野外采集沉水植物黑藻种植于120L的塑料桶内,然后采集丝状绿藻放在培养黑藻的桶内。设种植黑藻而不放入丝状绿藻的桶为对照。由于夏季高温和强光,丝状绿藻在数天内会逐渐腐烂。研究发现,在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H值、水下光强度与水面光强度的比值均比对照组大大降低,尤其是溶解氧,有时甚至下降为零。而水体的温度、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在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则上升,后3个指标大大高于对照。有丝状绿藻处理的试验组,随着丝状绿藻的腐烂,沉水植物黑藻亦慢慢腐烂,最后消失。而对照组黑藻生长良好,生物量大大上升。因此,我们认为,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引起的水质指标变化,尤其是降低溶解氧、降低水下光照强度、降低pH和使水体温度上升是沉水植物黑藻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在进行沉水植被恢复过程中值得注意,并应寻找对策。
- 李敦海史龙新李根保王高鸿陈武雄刘永定
- 关键词:丝状绿藻沉水植物黑藻水质
- 湿地植物香蒲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以湿地植物香蒲为材料,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中,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研究其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香蒲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主峰(22.0μmol.m-2.s-1)出现在9:00左右,次峰(16.9μmol.m-2.s-1)出现在15:00,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且非气孔限制是产生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回归方程为:yPn=0.7692+29.7059 xGs-0.7689xTr+0.014 2 xPAR(复相关系数0.9563,显著水平P=0.0001;叶片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1;气孔导度Gs,mol.m-2.s-1;蒸腾速率Tr,mmol.m-2.s-1;光合有效辐射PAR,μmol.m-2.s-1)。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Gs、Tr和PAR与Pn的日变化显著相关,是影响香蒲Pn的主要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Gs>PAR>Tr。香蒲叶片Pn-PAR的响应曲线方程为yPn=-5×10-6 xPAR 2+0.0207 xPAR-1.3728(相关系数0.9935,显著水平p=0.000 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32.9μmol.m-2.s-1、147 6μmol.m-2.s-1、0.023 3 mol.mol-1;Pn-CO2的响应曲线方程为yPn=-2×10-5 w(CO2)2+0.054 9 w(CO2)-1.44 4(相关系数0.9694,显著水平p=0.000 1;w(CO2)单位为μmol.mol-1),CO2补偿点、CO2饱和点和羧化效率分别为23.7μmol.mol-1、621.4μmol.mol-1和0.0768 mol.m-2.s-1。
- 李林锋
- 关键词:香蒲光合特性通径分析
- 太湖微囊藻毒素年变化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被引量:26
- 2005年
-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太湖 6 个样点进行了为期 1 年的微囊藻毒素(MC)的监测,探讨了微囊藻毒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湖体中的全年变化趋势和藻类生长繁殖的全年变化趋势有共同之处,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但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峰值比藻类生物量的峰值略有滞后,并且在夏、秋季藻毒素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时期内,有明显的起伏;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蓝藻生物量呈高度相关,如果该样点藻类优势种为蓝藻,则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藻类总生物量亦相关;和浮游植物存在捕食关系的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与藻毒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 许秋瑾高光陈伟民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蓝藻
- 贡湖、梅梁湾沿岸浅水区观测场水生植物周年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通过对太湖北部贡湖、梅梁湾湖滨带观测场为期1年的野外现场调查,研究了两湖滨带沿岸浅水区水生植物现状及水质、底质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①贡湖湖滨带水生植物群落可划分为芦苇群落、马来眼子菜+荇菜+穗花狐尾藻群落和马来眼子菜单优群落;梅梁湾湖滨带水生植物群落可划分为芦苇+水花生群落、芦苇群落和菹草群落.②两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有明显季节性差异,贡湖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期为春、夏、秋三季;梅梁湾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期为冬、春两季.③两湖滨带观测场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现存种存在明显差异,水动力条件、水体总氮和底质营养盐含量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 王兴民陈书琴金相灿胡社荣王志荣刘建玲
- 关键词:水生植物底质水质
- 荷兰填埋处置疏浚污染底泥的历程与实践被引量:3
- 2006年
- 荷兰由于高度的工业化、发达的航运以及特殊的地形条件,造成境内的湖泊与河流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治理这些受到污染的水域,必须对水底含有众多污染物的底泥进行环保疏浚。本文先简要介绍荷兰关于处置疏浚污染底泥的政策和法规、底泥填埋的处置技术研究和修建封闭式填埋场的指导准则,最后介绍了一个污染底泥用填埋场处置的工程实例。
- 李涛张志红唐保荣
- 关键词:环保疏浚污染底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