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6B03)

作品数:1 被引量:60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淼杨娜邵立明何品晶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渗滤
  • 1篇渗滤液
  • 1篇生活垃圾
  • 1篇生活垃圾焚烧
  • 1篇生活垃圾焚烧...
  • 1篇气体排放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 1篇垃圾
  • 1篇垃圾焚烧
  • 1篇垃圾焚烧发电
  • 1篇垃圾组分
  • 1篇灰渣
  • 1篇发电
  • 1篇焚烧
  • 1篇焚烧发电
  • 1篇焚烧灰
  • 1篇焚烧灰渣

机构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篇何品晶
  • 1篇邵立明
  • 1篇杨娜
  • 1篇陈淼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及影响因素--以上海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被引量:60
2011年
以上海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采用上游-操作-下游(UOD)表格法,分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及影响其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以吨垃圾净CO2排放量计,达166~212kg.生活垃圾中自含化石碳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最大,CO2排放量为257kg/t;因焚烧发电上网而获得的净减排量为120kg/t;垃圾收运、辅助物料消耗及焚烧灰渣处理等引起的排放量总计为27~45kg/t.生活垃圾沥出渗滤液后续处理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7.7kg/t.节省焚烧过程辅助物料使用和改变焚烧灰渣处置方式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减排效果有限.我国各地区电能基准线排放因子存在差异,对焚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0~13%.降低生活垃圾含水率、提高垃圾可发电量是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汇转换的关键途径.
何品晶陈淼杨娜邵立明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组分温室气体渗滤液焚烧灰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