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2SF2-01-2)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杨登峰雷蕾苏映军马显杰马静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增殖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扩张
  • 1篇软组织扩张术
  • 1篇皮肤软组织
  • 1篇皮肤软组织扩...
  • 1篇皮肤软组织扩...
  • 1篇组织扩张术
  • 1篇扩张器
  • 1篇扩张术
  • 1篇大鼠皮肤

机构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篇宋雅娟
  • 1篇余州
  • 1篇马静
  • 1篇马显杰
  • 1篇苏映军
  • 1篇雷蕾
  • 1篇杨登峰

传媒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应用改良扩张器构建大鼠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改良设计的短注射导管枕形扩张器构建大鼠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并探讨其产生的扩张应力对大鼠皮肤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验证扩张模型的扩张效果,为研究扩张皮肤新生机制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只),A组大鼠采用改良设计的扩张器,B组大鼠采用上海威宁公司生产的普通扩张器;选择SD大鼠近颈部切口,以注射壶外置的方式埋置扩张器,制作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分别采集A组在不同扩张时间点(1、2、3、4、5周)的扩张中心区域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标本;利用HE染色方法观察扩张后皮肤结构的变化;根据增殖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扩张皮肤中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A组应用自行改良设计的扩张器,选择大鼠近颈部切口构建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术后外置的注射壶不易被大鼠咬掉,且术后注水及护理更简单,模型稳定性显著高于B组。HE染色结果表明,扩张后皮肤的表皮层明显增厚,真皮层变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增殖细胞呈点状分布,主要集中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鞘。结论自行改良设计的短注射导管枕形扩张器,是构建大鼠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的良好实验材料;扩张应力对大鼠的皮肤结构和增殖产生了影响。
杨登峰马静苏映军宋雅娟余州雷蕾马显杰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动物模型扩张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