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01004)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H指数:5
相关作者:胡文彬刘磊沈彬邓意达杨琪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华天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纳米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氧化铝
  • 3篇铜基
  • 3篇铜基复合
  • 3篇铜基复合材料
  • 2篇电铸
  • 2篇面电阻
  • 2篇化学镀
  • 2篇
  • 2篇表面电阻
  • 2篇催化
  • 2篇催化氧化
  • 1篇涤纶
  • 1篇涤纶织物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氧化
  • 1篇电镀
  • 1篇电化学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天实业控股...

作者

  • 10篇胡文彬
  • 8篇刘磊
  • 7篇沈彬
  • 5篇邓意达
  • 4篇杨琪
  • 3篇朱建华
  • 3篇仵亚婷
  • 3篇赵海军
  • 2篇甘雪萍
  • 1篇但承益
  • 1篇邓晓辉
  • 1篇蒋登辉
  • 1篇唐谊平
  • 1篇陈钰娟
  • 1篇何美凤
  • 1篇钟澄
  • 1篇汤义武

传媒

  • 4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铸nano-Al_2O_3/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在硫酸铜镀液中加入纳米氧化铝颗粒制备了纳米颗粒弥散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电子透镜对复合材料的表面、拉伸断面和摩擦磨损表面的形貌以及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对显微硬度、拉伸性能、磨损性能及电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氧化铝颗粒及其团聚体以纳米级尺寸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中,且与铜基体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硬度最大增幅达42%。氧化铝颗粒含量在1.2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高达385 MPa、26%。相对电铸纯铜,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明显提高,而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最大增幅小于6%。
朱建华刘磊赵海军沈彬胡文彬
关键词:铜基复合材料
导电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镀铜和镍导电涤纶织物。分别用四探针法和双轴传输线法测量了导电涤纶织物的表面电阻和电磁屏蔽效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不同的粗化时间对织物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和化镀铜和镍过程中的表面形态变化。采用自主设计的"透明胶带法"测量金属与织物纤维的结合力。采用条样法测定织物镀金属前后的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
甘雪萍仵亚婷胡文彬汤义武
关键词:屏蔽效能表面电阻结合力化学镀
以汞为反应介质制备氧化锌纳米空心球被引量:4
2008年
以汞为反应介质,表面活性剂胶束为模板,通过锌的氧化反应制备了氧化锌空心球.采用SEM、EDX、TG、DTA、XRD、I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锌空心球为无定型结构,壁厚为纳米尺度,由氧化锌纳米粒子组装而成,煅烧后转变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加入适量PEG或CTAB,能制备出氧化锌空心球;不加入表面活性剂、加入过量PEG或SDBS,则不能制备出氧化锌空心球.
杨琪刘磊沈彬邓意达胡文彬
关键词:氧化锌纳米空心球介质
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新工艺被引量:9
2006年
开发了一种对短碳纤维直接电镀铜的新方法,并将得到的镀铜短碳纤维直接进行冷压烧结制备铜基复合材料,对镀铜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镀得到的电沉积物呈疏松多孔状,且镀层均匀可控;在铜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也随之增加,但电导率、热导率有所降低;复压复烧工艺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在电镀工艺为3.0 A/dm2、60 min时,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体积分数为17.9%,综合性能较佳,抗弯强度为282.1MFa,硬度为96.5 HV,电导率为24.5 m/(Ωmm2),热导率为193.2 W/(mK),经复压复烧后抗弯强度、硬度分别达到327.6 MPa,119 HV。
唐谊平刘磊赵海军朱建华胡文彬
关键词:电镀短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
汞齐氧化法制备氧化铝纳米纤维被引量:2
2008年
以汞为反应介质,通过铝的氧化反应制备出直径为5~15 nm无定型结构的氧化铝纳米纤维,利用TEM、TG、DSC、XRD、比表面积分析等多种检测手段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煅烧过程中温度对产物形貌、物相结构、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型氧化铝纳米纤维向-αAl2O3相转变过程中,只出现-γAl2O3中间相,而无其他中间过渡相出现;无定型氧化铝纳米纤维在850℃下煅烧2 h,转变为-γAl2O3,仍保持纳米纤维的形貌;在1 200℃下煅烧2 h,转变为-αAl2O3,烧结成蛭石状。
杨琪刘磊沈彬邓意达胡文彬
关键词:氧化铝纳米纤维汞齐
电铸制备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电铸技术(氨基磺酸镍电铸液)成功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用LeicaQwin图形分析软件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电铸工艺参数对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含量以及SiC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截面形貌和SiC分布。结果表明:在SiC加入量50 g.L-1、电流密度3 A.dm-2和磁力搅拌强度1.5次/min条件下,复合材料中SiC颗粒体积分数达到最高值27%,其显微硬度值也最高,为710 HV。
沈彬刘磊邓意达胡文彬
关键词:电铸显微硬度
纳米碳化硅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其磨损性能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探求在常温下制备颗粒弥散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碳化硅粒子弥散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及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碳化硅粒子均匀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中,且与基体结合良好;复合材料表面平整、细密;与电沉积纯铜材料相比,其显微硬度明显提高,磨损性能改善,导电性能下降幅度不大。
朱建华刘磊赵海军沈彬胡文彬
关键词:铜基复合材料
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涤纶织物化学镀铜研究被引量:41
2007年
研究了采用次磷酸钠作还原剂在涤纶织物上化学镀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议(EDAX)分析化学镀铜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镀层成分。分别用四探针法(ASTM F390)和双轴传输线法(ASTM D 4935-99)测量导电涤纶织物的表面电阻和电磁屏蔽效能。化学镀铜溶液的成分和操作条件对化学镀铜的沉积速度、镀层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具有重大的影响。化学镀铜的沉积速度随着温度、pH值和镍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而且沉速度过快会导致镀层疏松。镍离子浓度的增加还导致镀层镍含量的增加从而使表面电阻明显增大。加入适量的亚铁氰化钾可以降低沉积速度,改善镀层结构和表面形貌,降低织物表面电阻。当Ni2+和K4Fe(CN)6浓度分别为0.0038mol/L和2×10-6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化学镀铜层;当织物上铜镀层的重量为40g/m2时,在100MHz^20GHz频率范围内电磁屏蔽效能均可达到85dB以上。
甘雪萍仵亚婷刘磊沈彬胡文彬
关键词:化学镀铜涤纶织物次磷酸钠表面电阻
ITO表面Pt颗粒的电化学沉积制备及其电催化氧化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玻璃为导电基体,采用恒电位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其表面制备Pt颗粒.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S)与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ITO表面沉积的Pt颗粒的形貌、成分和结构.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活性面积(EASA)表征Pt/ITO电极在碱性介质中对氨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及其有效电化学表面积.结果表明,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可在ITO表面获得具有较好分散度的亚微米尺寸的Pt颗粒.制备的Pt/ITO电极在较低Pt担载量(约0.12 mg?cm-2)的条件下,即可获得远高于纯Pt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氨活性.这主要归因于电化学沉积制备的Pt颗粒尺寸较小且在ITO表面呈良好分散,具有很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
邓晓辉仵亚婷何美凤但承益陈钰娟邓意达蒋登辉钟澄
关键词:ITO电化学沉积电催化氧化
氧化铝纳米线的催化氧化法制备及表征被引量:2
2007年
以汞为介质,通过铝的催化氧化反应制备出氧化铝纳米线.采用FE-SEM、TEM、EDX、XRD, IR等手段对氧化铝纳米线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铝纳米线直径为5~15nm,无定型结构.随着反应温度、铝纯度、反应气氛中的氧含量升高,氧化铝纳米线比表面积增大;HgCl2溶液浓度、铝浸入溶液的时间对氧化铝纳米线的比表面积没有明显影响.
杨琪刘磊沈彬胡文彬
关键词:氧化铝纳米线催化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