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HNKXIV-01-01-02)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郭晓红郑桂萍吕艳东钱永德刘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早粳
  • 3篇早粳稻
  • 3篇粳稻
  • 3篇寒地
  • 2篇性状
  • 2篇寒地早粳
  • 1篇稻秆
  • 1篇稻穗
  • 1篇穗部
  • 1篇穗部性状

机构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垦科...

作者

  • 3篇吕艳东
  • 3篇郑桂萍
  • 3篇郭晓红
  • 2篇刘丽华
  • 2篇钱永德
  • 2篇冯永祥
  • 1篇陈温福
  • 1篇刘梦红
  • 1篇汪秀志

传媒

  • 2篇中国稻米
  • 1篇种子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寒地早粳稻秆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秆部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节间长度配置上,在一定范围之内,控制倒3节间长度、增加倒1、倒2节间的长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对倒1、倒3节间长的选择是最为有效的。在节间粗度配置上,在保证倒1节间粗的基础上,增加其下部节间的粗度有利于高产。增加基因型的基部节间重、单位茎鞘长干重、单株干重是有利于高产的。适当增加株高和秆长来提高生物产量可能是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在进行茎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基部节间重、倒2节间粗、单位秆长干重和穗颈节长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2个茎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吕艳东郑桂萍刘梦红冯永祥郭晓红汪秀志陈温福
关键词:早粳稻
寒地早粳稻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产量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变异,阐明了产量构成因素及物质生产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寒地早粳稻不同基因型间在产量上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保证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通过提高品种的分蘖能力来实现),提高品种的结实率,增加品种的千粒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寒地早粳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都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协调好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物产量是提高寒地早粳产量的主要途径。
吕艳东马良郭晓红刘丽华钱永德郑桂萍
关键词:寒地早粳稻
寒地早粳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穗长的基础上,追求较大的单穗重而且结实良好是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着粒密度高是不利于产量提高的,而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即良好的结实率是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保证一定的一次枝梗数,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每穗的二次枝梗数是提高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提高一、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尤其是提高一次枝梗结实率是寒地水稻超高产育种穗部性状选择的最佳途径。
吕艳东冯永祥郭晓红刘丽华钱永德郑桂萍
关键词:早粳稻穗部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