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3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325) 作品数:9 被引量:54 H指数:5 相关作者: 宋小鸽 蔡兴慧 张荣军 张阳 侯晓蓉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近5年针刺保护神经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针刺保护神经作用方面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本文通过检索近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 Med数据库中有关针刺保护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文献,进行评述和综合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探究针刺保护神经的作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临床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张利达 高永龙 蔡兴慧 曹江鹏 宋小鸽关键词:针刺 神经保护 针刺对海洛因成瘾大鼠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海马区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细胞凋亡情况、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ATF-6)、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XBP1)的基因表达以及ATF6、XBP1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针刺对内质网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针刺调控ATF6、XBP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全部选用雄性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8只。通过持续8天肌肉注射递增量海洛因,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在按照染毒(成瘾)→脱毒的实验方法,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于实验第39天取各组大鼠海马和VTA组织。采用TUNEL方法检验海马区和VTA区细胞凋亡的改变。ATF6、XBP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验。ATF6、XBP1m 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验。结果:经过海洛因复吸造模以后,模型组、针刺组海马区和VTA区阳性神经细胞总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组阳性神经细胞总数目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海马区和VTA区ATF6、XBP1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比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组海马和VTA区ATF6、XBP1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通过抑制ATF6和XBP1表达上调,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针刺干预海洛因复吸脑损伤的主要作用之一。 高永龙 张阳 宋小鸽 蔡兴慧 张荣军 张利达关键词:针刺 内质网应激反应 海洛因复吸 脑损伤 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和海洛因成瘾+针刺组。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8 d,按染毒(成瘾)→脱毒的方法,反复3个阶段,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在脱毒期给予美沙酮灌胃治疗;海洛因成瘾+针刺组在脱毒期给予针刺治疗(针刺百会穴)。于实验d39取材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脑VTA、NAc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电镜观察盐水对照组视野可见各成分清晰,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核膜等结构基本正常;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针刺组和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视野可见VTA、NAc神经元变性、肿胀凋亡等超微结构改变;海洛因成瘾+针刺组相对于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损伤程度有所减轻,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数目相对增多。结论: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蔡兴慧 宋小鸽 张荣军 侯晓蓉关键词:海洛因复吸 针刺 脑超微结构 大脑皮层 针刺干预海洛因成瘾脑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正>成瘾物质大多是神经活性物质,长期滥用必然会导致脑神经及其相关核团功能的损害。海洛因是全球滥用最多的物质之一,有关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发生已多有报道。因此,关注海洛因神经毒性对神经元的损伤,寻求各种有效措施来降低复吸率... 宋小鸽 蔡兴慧 张阳 高永龙 侯晓蓉 张荣军 吴生兵关键词:针刺疗法 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针刺干预海洛因成瘾脑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年 针灸戒毒康复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在防治药物依赖领域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对海洛因成瘾致脑损伤的实验观察研究,以及针灸干预海洛因成瘾脑损伤的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目的是分析探讨针刺干预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为针灸戒毒康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促进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 蔡兴慧 高永龙 张利达 吴生兵 张荣军 侯晓蓉 宋小鸽关键词:针刺 干预作用 针刺对甲基苯丙胺染毒大鼠海马区多巴胺mRNA、乙酰胆碱酯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染毒大鼠海马区单胺类递质及胆碱酯酶的影响,探讨针刺对MA染毒大鼠神经毒性改善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MA复制染毒大鼠模型。针刺组大鼠针刺"百会""大椎",每次30min,每天1次,治疗10d。运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5-羟色胺(5-hydor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海马区5-HT mRNA、DA mRNA、AChE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5-HT、DA、ACh、AChE含量及5-HT mRNA、DA mRNA、AChE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P<0.01,P<0.05),针刺组治疗后同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针刺"百会""大椎"可有效调节MA染毒大鼠海马区神经递质水平,改善MA染毒后造成的脑5-HT、DA、AChE异常。 余爽 陈玲 蔡兴慧 宋小鸽 张月 张阳 宋睿 李一芳关键词:手针 多巴胺 乙酰胆碱酯酶 针刺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修复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14年 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要依赖于适宜的神经微环境,其中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的存在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神经环路的重建与行为功能障碍的改善.NTFs是一类对神经细胞的发育、存活和凋亡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常在神经末梢以受体介导入胞的方式进入神经末梢,再经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合成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发挥其支持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 张阳 曹江鹏 蔡兴慧 宋小鸽 唐巍关键词:针刺 神经修复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组织GRP78和CR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穴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组织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钙网织蛋白(calreticulin,CRT)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海洛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依赖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8只。按重复3次"染毒→戒断"的方法复制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于实验第46天取各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脑组织,分别运用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和VTA区GRP78和CRT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依赖组大鼠海马和VTA中CRT、GRP78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海马和VTA中CRT、GRP78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仅海马CRT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干预海洛因脑损伤的机制与其上调海马和VTA中CRT、GRP78的表达水平有关。 张道芹 张阳 张荣军 蔡兴慧 侯晓蓉 董朝阳 宋小鸽关键词:针刺 海洛因复吸 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于实验第39天取4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坏死情况,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神经细胞丢失、变性较严重,核溶解消失,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明显,并可见筛状软化灶。针刺组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药物组减轻。针刺组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较轻,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变性较少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可致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针刺"百会"、"大椎"穴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王念 张荣军 侯晓蓉 宋小鸽 董朝阳 许涛关键词:海洛因复吸 细胞凋亡 海马 中脑 腹侧被盖区 针灸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骨架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针灸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前额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以及突触骨架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灸组,每组8只。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8d(染毒),正常饲养5d(脱毒),染毒—脱毒3个循环形成海洛因复吸模型。针灸组在染毒期处理与模型组相同,在脱毒期给予针灸治疗,毫针斜刺"百会"穴1~2mm,留针30min,同时艾灸双侧"肾俞"穴30min。正常组染毒期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脱毒期常规饲养。于实验第39天取材并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前额叶皮层突触骨架蛋白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突触超微结构。结果: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MAP)-2、Tau较正常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Arc)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前额叶皮层脑组织中MAP-2、Tau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Arc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大鼠电镜下突触的超微结构有明显的修复趋势。结论:针灸可改善海洛因复吸大鼠脑前额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调节突触骨架蛋白的表达,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荣军 侯哓蓉 蔡兴慧 宋小鸽 吴生兵 赵梦杰关键词:海洛因成瘾 突触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