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C0068M)
-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唐建维邹寿青张光明白坤甲施济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前期生长节律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依据20年生望天树人工林林木的生长调查及平均木的树干解析材料,分析了其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人工林中望天树林木的前期生长迅速,20年生时林木个体的带皮胸径、树高和带皮材积分别达到19.4 cm,19.8 m和0.298 m3。其相应的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97 cm、0.99 m和0.0149 m3;望天树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在6年生前较为缓慢,至14年生左右达到高峰,此后呈下降的趋势。依此,建立了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
- 唐建维邹寿青
- 西双版纳不同斑块望天树种群的密度、结构和生物量被引量:22
- 2008年
- 根据5个不同斑块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残存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国家一级保护稀有树种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的种群密度与数量、年龄结构与生物量动态,组建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望天树个体生长与年龄的回归模型、个体生物量模型及种群年龄结构模型,编制了不同斑块的望天树种群及整个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斑块的望天树种群因种群年龄及所受到的干扰方式的不同,其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差异很大,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率也不同。面积最小的斑块缺乏成熟个体,并出现龄级结构缺省的现象。不同斑块局部种群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近似于Logistic增长,但各斑块局部种群的最大生物量以及生物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有所不同。整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增长型种群,1~60龄的种群个体的死亡率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60~150龄的个体死亡率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180龄后种群呈现生理衰退,个体出现死亡高峰。种群的生物量在180龄前呈Logistic增长,此后,生物量下降。部分斑块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已严重威胁其局部种群的生存。
- 唐建维施济普张光明白坤甲
- 关键词:望天树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生物量
- 望天树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9
- 2008年
- 对不同地区营造的人工望天树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营造的望天树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分生长及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人工望天树林较佳的规格和方式.结果表明:造林规格以2.5m×2.5m、3.5m×1.5m、3.5m×2.5m、3.0m×2.0m较佳;人工营造的望天树林的个体不论是高度生长还是胸径生长都要远远大于天然林中的望天树个体;立地条件是影响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因子;在其分布区域进行望天树的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及生存的区域和范围,是保护这一珍稀树种的有效途径.
- 唐建维邹寿青
- 关键词:林学望天树人工林林分密度林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