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60120)

作品数:9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袁嘉丽李庆生陈文慧刘海云杜廷义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中医学院腾冲县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微生态
  • 5篇中医
  • 4篇免疫
  • 3篇中医学
  • 3篇微生态平衡
  • 3篇免疫功能
  • 2篇菌群
  • 1篇咽部
  • 1篇咽部菌群
  • 1篇有益菌
  • 1篇整体观
  • 1篇正气
  • 1篇证型
  • 1篇沙门菌
  • 1篇伤寒
  • 1篇伤寒沙门菌
  • 1篇上感
  • 1篇痰热
  • 1篇痰热壅肺
  • 1篇痰热壅肺证

机构

  • 8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腾冲县人民医...

作者

  • 8篇袁嘉丽
  • 7篇李庆生
  • 5篇陈文慧
  • 1篇李丰良
  • 1篇郑瑞
  • 1篇曾光雄
  • 1篇王曼莹
  • 1篇饶华
  • 1篇杜廷义
  • 1篇刘海云
  • 1篇李永强
  • 1篇李杰

传媒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微生态及免疫功能平衡相关性的计算机判识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本研究的前期工作中,初步揭示了“邪正发病———微生态平衡———免疫状态”的相关性;初步筛选确定部分人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中西医学结合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的一个参考依据;初步提出具有现代科学内涵,“邪正相争———微生态平衡与非平衡———免疫状态变化相关”的中医邪正发病学理论模型。本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判识分析研究,求出计算机判识分析推导关系,获得具有现代科学内涵的中医邪正发病学计算机判识逻辑图元,以期进一步开发出辅助中医诊断的计算机判识软件系统。
李庆生李永强袁嘉丽陈文慧
关键词:微生态平衡免疫功能
昆明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分析萘啶酸用于测试肠道外沙门菌感染分离株对氟喹诺酮敏感性减低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或骨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53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作为动态分析,并对其中273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了抗菌药物运用及其疗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为98.5%;诺氟沙星18.6%;氨苄西林11.5%;复方新诺明8.5%;对头孢曲松、氯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为100%。273例住院患者治疗选用三代头胞(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45例;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替卡西林)+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25例;头孢三代+氟喹诺酮73例;单独使用左旋氧氟沙星130例。273例住院患者除外7例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治疗,推荐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左旋氧氟沙星;萘啶酸用于测试肠道外沙门菌感染分离株对氟喹诺酮敏感性减低临床意义值得商榷。
李丰良杜廷义刘海云袁嘉丽钏艾莉郑瑞曾光雄
关键词:沙门菌甲型副伤寒喹诺酮类萘啶酸耐药率
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原理与实验研究
2007年
概述了非线性色谱理论(NLCT)在中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以本实验室进行的杜仲叶黄酮类活性物质非线性分离实验研究为例,简要介绍了建立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纯化系统的理论与方法。NLCT应用于中药小分子物质的规模化生产,可超量上样,最大限度利用色谱柱效应,获得理想的目的物纯品。这一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可突破线性放大的传统理念,加快实验室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有利于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实现。
王曼莹饶华
关键词:非线性中药小分子
从急性上感风热型急性期和痊愈期的呼吸道微生态变化探讨外感疾病的“正胜邪退”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外感疾病中关于中医学“正胜邪退”的机制,以期发现病人由急性期向痊愈期转变时人体“邪正发病”、"正胜邪退"与微生态及免疫平衡相关性的某些规律。方法:选择急性上感风热型患者30例,对同一病例均进行急性期与痊愈期两次上呼吸道拭物标本和唾液标本采集,检测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以及黏膜免疫球蛋白SIgA。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患者在急性期口咽部菌群密集度、优势菌种类构成、黏膜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菌群多样性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痊愈期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感疾病由急性期至痊愈期的过程,是“正胜邪退”的过程,也是人体微生态与免疫由非平衡恢复平衡的过程。
李庆生袁嘉丽李杰陈文慧
关键词:外感疾病微生态平衡
中医学“正气”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平衡被引量:39
2005年
从文献、临床与实验研究入手 ,选取中医学“邪正相争”较为激烈典型的肺系疾病常见病证作为临床与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及微生态平衡相关性。获得经计算机统计学处理的数据图表 5 0张 ,结果表明 :微生态平衡 ,以及在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免疫系统正常的应答反应能力及其所表达的功能是构成“正气”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为 :菌群密集度均衡、菌群多样性明显、优势菌以有益菌为主 ;抗体IgG、IgM、IgA均正常。CD4/CD8比值正常 ,血清补体C3 滴度正常。
李庆生袁嘉丽陈文慧
关键词:中医学免疫微生态平衡有益菌
慢支急发期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患者的呼吸道微生态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患者的咽部微生态状况 ,探索中医辨证分型与微生态量化指标的内在联系。筛选出 15 2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患者 ,进行呼吸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两型患者菌群密集度增多 ,多样性降低 ,优势菌改变 ,痰浊型患者较痰热型患者变化更为显著。慢支急发期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患者的咽部微生态明显失衡。提示两型之间的微生态指标差异可初步从微生态角度揭示中医证型的科学性 ,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袁嘉丽李庆生
关键词:咽部菌群微生态中医证型
微生态失调与免疫功能紊乱属中医学“邪气”范畴被引量:27
2005年
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 ,本研究得出初步结论 :微生态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属于中医学“邪气”范畴。中医学“邪气”包括了一切可导致人体功能紊乱、内外环境失衡的因素。当人体受到某些异常影响时可使微生态平衡受到干扰和破坏 ,出现微生态失调 ,微生物发生定性、定量的或定位的改变 ,微生物系统的生物屏障作用被削弱 ,外籍菌或致病菌入侵、定植、繁殖 ,微生物的一些作用由生理型转变为病理性 ,形成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产生病原微生物 ,微生态系统由“正气”状态向“邪气”状态转化。从免疫学角度考察 ,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物质等与由于免疫功能失调而产生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均归属于邪气。前者为外邪 ,后者为内邪。其具体表现为菌群密集度增高、菌群多样性降低、优势细菌发生改变 ,致病菌增加 ;抗体IgG、IgM、IgA均低下。CD4/CD8比值呈现倒置 (0 99) ,血清补体C3滴度降低。
李庆生袁嘉丽陈文慧
关键词:邪气微生态失调中医学免疫功能紊乱菌群病原微生物
微生态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4
2004年
袁嘉丽李庆生
关键词:微生态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整体观
中医学“邪正相争”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的平衡与非平衡被引量:33
2005年
中医学的“正气”包括了免疫功能及微生态平衡在内的一切抗病物质与能力。微生态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属中医学“邪气”范畴。微生态菌群失调变化与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相互影响,邪盛与正虚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关系,就是中医学邪正相争、消长进退、病情虚实转化的客观过程与关系。以外感疾病病证为例,在邪盛时期,以微生态菌群失调变化为主;在正虚时,以免疫功能稳乱或低下为主。微生态失衡表现为微生物群种类减少、数量增多,优势菌发生转换,致病菌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补体C_3减少。如是则出现邪正相争→邪胜正衰→发生疾病。
李庆生袁嘉丽陈文慧
关键词:中医学微生态自身抗原免疫反应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