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1-JC-87)
-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姜令绪李建王仁杰杨宁王文琪更多>>
- 相关机构:莱阳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幼体生长和变态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7年
- 研究了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各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日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各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日生长率都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日本对虾各期幼体存活率(无节幼体除外)和未变态个体的日生长率(日生长率A)均逐渐降低,变态率和变态个体的日生长率(日生长率B)则逐渐升高;随着硫化氢质量浓度的升高,日本对虾各期幼体存活率和日生长率A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变态率和日生长率B也逐渐减小。研究发现,氨氮和硫化氢质量浓度与日生长率A呈现负相关性,变态率与日生长率B呈现正相关性。
- 王仁杰姜令绪李建
- 关键词:氨氮硫化氢变态率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链状亚历山大藻环境条件响应基因
- 2009年
-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赤潮爆发的重要原因种。本文拟构建与高磷浓度诱导相关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基因表达抑制性消减文库,并在锰条件诱导生长细胞中进行基因表达的验证,为获得赤潮爆发性生长相关基因及其应用奠定基础。构建了不同磷浓度条件下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消减文库,挑取383个克隆,经检测有348个为阳性克隆,阳性率达90.9%,后采用2轮斑点杂交,即将获得的348个克隆的PCR产物纯化后先与低磷和高磷的cDNA探针进行杂交,选取杂交信号差异在1.4倍以上的克隆,再分别与无锰及高锰的cDNA探针杂交,选取杂交信号差异在1.4倍以上阳性克隆12个测序,获得了6个可分析的基因片段,分别与生长、翻译起始和能量传递有关,其中2个为编码未知功能蛋白基因片段,1个与转化蛋白功能有相似性,但相似性较低。初步认为在赤潮爆发性生长中这些基因通过影响和加强转录调节、翻译的起始及能量传递等,起始或加速了细胞的快速生长分裂。
- 王春燕隋正红茅云翔温若冰
- 关键词:赤潮链状亚历山大藻抑制性消减杂交
- 氨氮和硫化氢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变态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研究了氨氮和硫化氢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各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日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氢对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日生长率都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存活率和未变态个体的日生长率(日生长率A)都逐渐降低,变态率和变态个体的日生长率(日生长率B)则先逐渐升高,达到一个峰值后又逐渐降低;随着硫化氢浓度的升高,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存活率和日生长率A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变态率和日生长率B也逐渐减小。
- 王继芳姜令绪李延玲李建王仁杰
- 关键词:氨氮硫化氢变态率
- 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血淋巴溶菌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各反应条件与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活力密切相关:随着血淋巴添加量的增加,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活力逐渐升高,添加量在150~250μL之间时,两者呈现直线关系;溶菌活力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峰值变化,分别在反应温度为50℃和pH为6.4时达到最大值,但统计分析显示pH在5.2~6.4之间时,溶菌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溶菌活力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当反应时间大于100min后趋于稳定。这为探讨菲律宾蛤仔免疫力的不同变化提供基础性的数据。
- 王文琪徐申波姜令绪杨宁张玉娜
- 关键词:溶菌活力温度PH
-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血细胞分类及其功能初探被引量:8
- 2006年
- 运用组织学方法,根据形态结构特征将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分为4类:透明血细胞、小颗粒血细胞、大颗粒血细胞和淋巴样血细胞。透明血细胞数量最多,细胞质中几乎未见颗粒;小颗粒血细胞数量较多,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小颗粒;大颗粒血细胞数量较少,细胞质内有大量的大颗粒,经常将细胞核覆盖而看不见核;淋巴样血细胞数量最少,核质比很高,细胞质内无颗粒。酵母菌吞噬实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血细胞可吞噬酵母细胞,包囊实验观察发现对于较大异物,血细胞将异物层层包裹起来,表现为包囊作用;且包囊中央,细胞界限不明显,细胞结构不清楚,纤维化;而包囊边缘血细胞界限相对明显,可见血细胞结构。
- 王文琪徐申波张玉娜杨宁姜令绪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血细胞
- 氨氮对菲律宾蛤仔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30
- 2007年
- 通过氨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实验,发现氨氮质量浓度对数与死亡概率单位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1.827 1x+0.651 9,R2=0.971 9,据此方程计算出,氨氮对菲律宾蛤仔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239.88 mg/L,24 h内引起5%个体死亡的氨氮质量浓度为13.49 mg/L。通过氨氮对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和血淋巴溶菌活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各取样时间下,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差异显著(F﹥F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各个处理组中菲律宾蛤仔的血细胞数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受到氨氮胁迫后6 h时达到最低值,之后有所升高,但第12小时与第24小时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F﹤F0.05)。氨氮对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活力影响显著(F﹥F0.05),各取样时间下,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其血淋巴溶菌活力逐渐降低;第6小时,各氨氮质量浓度下的溶菌活力均达到最低值,同一氨氮浓度下第6,12,24小时时的溶菌活力无显著差异(F﹤F0.05)。
- 王文琪姜令绪杨宁李建王仁杰
- 关键词:氨氮免疫力溶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