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68)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黄永麟刘学波葛均波张卓琦龚飞荣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再狭窄
  • 3篇动脉
  • 2篇动脉球囊损伤
  • 2篇血管
  • 2篇球囊
  • 2篇球囊损伤
  • 2篇细胞
  • 2篇后再狭窄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再狭窄
  • 1篇新型生物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支架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管损伤
  • 1篇血管支架
  • 1篇增生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黄永麟
  • 2篇张卓琦
  • 2篇葛均波
  • 2篇刘学波
  • 1篇胡源浚
  • 1篇王家宏
  • 1篇刘红玲
  • 1篇安毅
  • 1篇李为民
  • 1篇杨巍
  • 1篇曲秀芬
  • 1篇曹希传
  • 1篇田野
  • 1篇陈功雨
  • 1篇丁刚
  • 1篇程树军
  • 1篇赵燕超
  • 1篇陈建定
  • 1篇龚飞荣
  • 1篇赵敏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rsenic trioxide inhibites transgenic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promoter activity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THP-1 monocytes in vitro
2007年
Aim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rsenic trioxide (As2O3) on the transgenic TNF-α promoter activity in cultur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and THP-1 monocytes. Methods Human TNF-α promoter was constructed by reporter gene system and wa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into VSMCs and THP-1 in vitro. The promoter activity was tested by luciferase activity with or without LPS and Ang Ⅱ stim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t dosage of As2O3 treatment. Results 1. TNF-α promoter effectively expressed in VSMCs and THP-1 compared with CMV promoter (58.3% and 80.9%, respectively). Both LPS and Ang Ⅱ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NF-α promoter activity (P〈0.05). 2. As2O3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oth intact and LPS/Ang Ⅱ stimulated promoter activity,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P〈0.05), and in both cell type.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manifested that,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As2O3 on the activity of human TNF-α promoter indicated its potential inhibition 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genes expression at transcriptional level and its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y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张卓琦曹希传黄永麟
关键词:INFLAMMATIONVASCULARMONOCYTES
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涂层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共价键连接技术,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为偶联剂,将肝素与具有官能侧基的脱保护聚乳酸和吗啉二酮衍生物共聚物材料连接,肝素本体重量含量达到15%。与共混肝素材料的肝素体外释放实验对比结果证明该连接技术对肝素有良好的控制释放效果。并且利用独特的计算机控制喷涂工艺将共聚物的四氢呋喃(THF)溶液喷涂到支架上,制备出了心血管涂层支架,扩张后表面涂层无脱落和撕裂。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比动物实验发现,1、2和3个月的动物实验血管切片显示涂层支架无急性血栓和再狭窄情况的发生。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燕超刘学波葛均波龚飞荣陈功雨胡源浚程树军陈建定
关键词:肝素化心血管支架再狭窄
三氧化二砷洗脱支架防治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主要是由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引起,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多聚左旋乳糖酸(PLLA)涂层的药物洗脱支架在兔的损伤髂动脉内抑制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的疗效、机制及As2O3释放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4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三组,每组15只,分别将裸支架、PLLA涂层支架、As2O3洗脱支架置入兔髂动脉的近端,饲养28d后处死,组织病理学检测内膜厚度,TUNEL法测细胞凋亡。在体药代动力学研究:雄性新西兰白兔48只,按支架置入后饲养时间(2h、1d、3d、7d、14d、28d)分为6组,每组8只,检测血浆中及支架处组织中的As2O3浓度。结果As2O3洗脱支架释放As2O3达28d,第一天支架处组织中的As2O3浓度约是血浆中的55000倍,14d约为22000倍。As2O3洗脱支架较PLLA支架和裸支架分别减少内膜增生51%、31%。As2O3洗脱支架组较PLLA支架组和裸支架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面积明显增加(21·0±3·3比6·2±1·9,5·3±2·1)。结论As2O3洗脱支架在局部血管处释放As2O3达28d,在兔的髂动脉可有效抑制由支架和球囊损伤导致的兔血管内膜增生,其机制之一是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
杨巍葛均波刘红玲安毅刘学波田野曲秀芬李为民黄永麟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三氧化二砷
厄贝沙坦抑制兔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国产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抑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RS)的作用,探讨 RS 可能的机理。方法将4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7、14、28 d 组并各设对照组(每组8只),以球囊损伤左颈总动脉,建立再狭窄模型。术后7、14、28 d 不同时点取材。实验组术前3 d 喂饲厄贝沙坦(35 mg/kg)至处死。病理 HE 染色观察动脉壁内、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核因子-κB(NF-κB)、核增殖抗原(PCNA)核易位阳性细胞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κB抑制蛋白(I-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RNA 表达。结果厄贝沙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 时明显抑制内膜的增生(0.34 mm^2±0.15 mm^2 vs 1.05 mm^2±0.38 mm^2,P<0.05),28 d 时管腔面积明显较大(4.25 mm^2±0.29 mm^2 vs 2.56 mm^2±1.02 mm^2,P<0.05)。术后7 d 时厄贝沙坦明显抑制 NF-κB p65核易位(P<0.05)和 PCNA 的表达(P<0.05)。术后7 d 时厄贝沙坦实验组 I-κB mRNA 含量明显较低(7.2拷贝/μl±0.9拷贝/μl vs 15.6拷贝/μl±0.7拷贝/μl,P<0.05),厄贝沙坦实验组在各时相点均明显抑制 MCP-1 mRNA 的表达(P<0.05)。结论厄贝沙坦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而调控 MCP-1、PCNA 的表达,有效抑制再狭窄的发生发展。
王家宏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核因子-ΚB厄贝沙坦
干扰素-γ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PCNA表达及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干扰素 -γ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为临床应用干扰素 -γ(IFN -γ)防治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将 5 5只新西兰纯种兔分为正常组、对照组 (球囊损伤 )、干扰素组 (球囊损伤 +IFN -γ干预 ) 3组 ,应用Westernblot法及病理法 ,动态观察了体内给予重组IFN -γ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 (VSMC)PCNA表达及血管损伤后内膜 /中膜面积比的影响。结果 IFN -γ治疗组在术后第 2天起各时间点对PCNA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IFN -γ治疗组在术后第 1、2、3天及第 1、2、4周使PCNA表达量分别减少 15 2 %、5 3 6 %、2 8 6 %、33 1%、2 8 7%、2 3 7%。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第 1、2、3天 ,各组均未见到新生内膜 ;损伤后 1周 ,IFN -γ组未见新生内膜 ,抑制率为 10 0 % ;损伤后 2周及 4周 ,IFN -γ组内 /中膜相对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抑制率分别为 16 8%和 2 0 9%。结论 IFN -γ通过抑制VSMC增殖并抑制新生内膜形成 ,使其临床应用于防治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成为可能。
徐明善张卓琦张霞丁刚黄永麟
关键词:干扰素-Γ再狭窄增殖细胞核抗原
体外修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2006年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选择以获得体外修复受损平滑肌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儿脐带约5cm长(家属志愿提供)原代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贴块法和胰酶/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②贴块法:将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块20%M199完全培养基(200mL/L胎牛血清+10mL/L双抗+5mL/LL-谷氨酰胺)贴壁24h后,补足完全培养基培养;胰酶/胶原酶酶解法:第1步胰酶消化:将脐动脉剪成1mm×1mm大小。装入含2.5g/L胰酶培养瓶中,消化15~30min,加入20%M199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第2步胶原酶消化:将上述处理过的组织块放入含1g/LⅠ型胶原酶的无血清M199培养基中,过夜,离心,收集细胞,以1×104个细胞/cm2密度接种培养皿中,补足20%M199完全培养基培养。③对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形态、数量及平滑肌а-肌动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①贴块法:组织块种植后2周时,多数细胞已贴壁伸展。4~6周细胞达80%融合时,镜下成“峰与谷”样,可传代培养,传代间隔期一般是两三周;胰酶/胶原酶酶解法:细胞多为伴有胞质突起的多角形大细胞,达到生长融合时细胞密度低。2周左右细胞融合,可传代培养。传代间隔期一般是一两周。②贴块法获得的细胞初期生长速度慢,但达到融合前细胞数量多,细胞得率高;胰酶/胶原酶酶解法获得的细胞初期生长速度快,群体倍增时间短,但达到融合前细胞数量少于贴块法,细胞得率低。③胰酶/胶原酶法α-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率高于贴块法(93.1%,71.4%,χ2=4.626,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贴块法合成表型细胞比例大,胰酶/胶原酶酶解法收缩表型细胞比例大,后者所获得的细胞更适合用作修复血管平滑肌细�
王家宏黄永麟赵敏尤棋
关键词:生物学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