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021026) 作品数:11 被引量:10 H指数:2 相关作者: 张竹霞 许并社 韩培德 刘旭光 郝玉英 更多>> 相关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Cr、V在Ti-Al系合金中合金化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Cr、V对Ti-Al系合金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含Cr、V的Ti-Al系合金的总能量、结合能、力学性能、电荷密度、态密度,从理论上解释了在Ti-Al系合金中固溶合金元素Cr、V后其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Cr(0~25at%)、V(0~25at%)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结合能绝对值逐渐增大,结构稳定性逐渐增强;切变模量G和杨氏模量E都逐渐增大,但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原因主要是固溶的Cr使合金中Cr3d、Al3p和Ti3d电子相互杂化,V使合金中V3d、Ti3d和Al3p电子相互杂化,合金的结合能力增强。 古向阳 韩培德 张彩丽 贺志勇 董明慧 薛金祥 刘燕萍关键词:力学性能 内包金属富勒烯C_(66)-C_(84)团簇的结构特征(英文) 被引量:1 2009年 从富勒烯笼五六元环的分布情况评述了内包单金属、双金属、三金属以及三金属氮化物(M3N)和碳化物(M2C2)富勒烯C66~C84团簇的结构特征。富勒烯满足五元环最大分离规则,内包不同类型的金属团簇不仅改变了笼的稳定性顺序,也使C66、C68、C70、C72、C74、C78和C84的部分异构体违背五元环最大分离规则。 许并社 张竹霞 刘光焕 刘旭光关键词:异构体 不同形貌InxGa1-xN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012年 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分别以金属镓(Ga),铟(In)和氨气(NH3)为镓源,铟源和氮源,在Si衬底上利用催化剂Au成功合成了不同形貌的InxGa1-xN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发光谱(PL)对比研究了InxGa1-xN(x=0,0.25)纳米材料在形貌,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发光特性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没有催化剂时,所生成的InxGa1-xN样品形貌由片状结构自组装成花状结构,而在催化剂Au的作用下,生成的InxGa1-xN纳米晶的形貌变为以纳米线为轴在其上生长的片状的"塔"状结构;虽然在催化剂Au的作用下生成的InxGa1-xN(x=0.25)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PL分析结果显示InxGa1-xN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能随着In含量的增加,发光谱的强度增加且同时出现了蓝光区,在催化剂Au的作用下生成的InxGa1-xN的发光强度最强。最后对不同形貌InxGa1-xN其生长机理做简单分析。 刘海瑞 赵丹 梁建 张竹霞 刘旭光 贾虎生 许并社关键词:PL谱 Ag在MgF_2(01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对MgF2(010)面及吸附Ag的构型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MgF2(010)面吸附Ag体系的吸附能、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MgF2(010)面能隙低于体相,态密度分裂,出现表面态.Ag在MgF2(010)面的吸附属于稳定的化学吸附,最佳吸附位为最外层F的四重穴位.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Ag的4p轨道与第二层的Mg的2p和3s轨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有少量电荷从Ag向Mg迁移.吸附Ag后,可见光波段的光吸收增加,Ag吸附后将使体系在可见光波段出现吸收峰. 王丽平 韩培德 郝玉英 张竹霞 许并社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控制剂碳酸钠辅助微波合成球形纳米银颗粒 被引量:2 2013年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下,以无水Na2CO3为控制剂,利用微波辅助多元醇法快速加热还原硝酸银制备了球形Ag纳米颗粒,研究了Na2CO3的添加量对球形Ag纳米颗粒大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形貌、组分、粒径和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Ag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随着Na2CO3添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张竹霞 邵桂雪 刘海瑞 许并社关键词:银纳米颗粒 NA2CO3 掺杂和修饰的石墨烯对半胱氨酸吸附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12年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掺杂或修饰Al或Mn原子的石墨烯对半胱氨酸的吸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掺杂或修饰Al或Mn原子后,Graphene与半胱氨酸之间结合稳定,具有较大的结合能。其中掺杂或修饰Mn原子的体系的吸附能整体高于掺杂或修饰Al原子的体系。石墨烯上修饰或掺杂Al或Mn原子,增加了石墨烯基底与半胱氨酸之间的电荷转移,特别是修饰方式显著改变了费米能级附近的性质,同时改变了Graphene的电导性质。Al或Mn原子修饰或者掺杂的Graphene除了增加对半胱氨酸吸附能力外,也是一种潜在的检测半胱氨酸的传感器材料,进而在生物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比如用来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硫蛋白。 张竹霞 郝亚星 韩培德 许并社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金原子修饰的石墨烯片对半胱氨酸的响应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11年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经过金原子修饰的石墨烯吸附半胱氨酸的构型和电子性质。对比本征石墨烯,修饰金原子后的石墨烯与半胱氨酸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和较短的连接距离,发生的是化学吸附。态密度的计算结果也显示半胱氨酸与金修饰后的石墨烯轨道之间存在显著的杂化现象,而本征石墨烯轨道杂化现象不明显。本征石墨烯与半胱氨酸发生的是物理吸附。预测相比于本征石墨烯,金修饰后的石墨烯是一种潜在的、更高灵敏度的半胱氨酸检测材料。 马非 董明慧 张竹霞 贾虎生 许并社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态密度 半胱氨酸 Tensile properties of phase interfaces in Mg Li alloy: A first principles study 2013年 Employ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 study the tensile and fracture processes of the phase interfaces in Mg–Li binary alloy. The simulation presents the strain–stress relationships, the ideal tensile strengths, and the fracture processes of three phase interfa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α/α and α/β interfaces have larger tensile strength than that of β/β interface. The fractures of both α/α and β/β interfaces are ductile fractures, while the α/β fractures abruptly._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the fracture of the α/β occurs at the interface. 张彩丽 韩培德 王小宏 张竹霞 王丽平 许慧侠富勒烯衍生物苯基C_(71)-丁酸甲酯的结构和电学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 2009年 使用B3LYP/6-31G(d)方法对有机太阳电池中作为电子受体材料的富勒烯衍生物苯基C71-丁酸甲酯([70]PCBM)的同分异构体进行了计算.PCBM与C70通过六元环和六元环共用的CC双键加成得到的产物是热力学控制产物;通过五元环和六元环共用的C—C键加成得到的产物则是动力学控制产物.[70]PCBM与C70的第一绝热电子亲和势很接近.PCBM对前线轨道贡献很小,[70]PCBM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电子云主要分布在C70笼上.PCBM提升了C70的LUMO能级水平,有利于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自然布居分析表明,PCBM与C70之间没有发生显著的电荷转移.所有的性质研究表明,PCBM基团并不涉及电池光电转换过程,但在调整C70能级水平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竹霞 赵彦亮 闫新 韩培德 刘旭光 郝玉英 许并社关键词:电子受体 结合能 内嵌金属富勒烯Sc_(3-x)Y_xN@C_(80)-I_h计算研究 2014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80-Ih碳笼的混合三金属氮化物内嵌富勒烯Sc3-xYxN@C80(x=0-3)最稳定的结构规律。计算发现,它们均具有大的结合能和宽的HOMO-LUMO能隙;它们的绝热电子亲和势、电离势具有较大的绝热电子亲合能,且容易被还原;通过前线轨道,基本可以定性判定它们的化合价一致,内嵌团簇均向笼转移了6个电子。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发现,Sc3-x YxN@C80(x=0-3)差别体现在内嵌团簇的振动部分,笼的振动基本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内嵌团簇向笼转移了相同数目的电子,所以笼的电子结构一致,振动峰就相同;而内嵌团簇由于半径不同,所受应力不同,所对应的振动峰会有位置偏移。随着内嵌金属原子的渐变,揭示了Sc3-xYxN@C80(x=0-3)整体构型及性质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郝亚星 庄晟逸 刘洋 张竹霞 陆路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能隙 前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