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126)

作品数:2 被引量:44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健民陈虹公王斌李利波武国利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东北缘
  • 1篇断裂带
  • 1篇新生代
  • 1篇应力场
  • 1篇造山带
  • 1篇中段
  • 1篇山带
  • 1篇牛首山
  • 1篇秦岭造山带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中生代
  • 1篇晚中生代
  • 1篇裂带
  • 1篇陆内
  • 1篇陆内变形
  • 1篇构造应力
  • 1篇构造应力场
  • 1篇北缘

机构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2篇陈虹
  • 2篇胡健民
  • 1篇田蜜
  • 1篇李利波
  • 1篇武国利
  • 1篇公王斌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秦岭构造带中段晚中生代陆内变形特征与侧向挤出构造被引量:16
2014年
南秦岭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在晚中生代阶段,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一系列平行造山带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对于这些走滑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特征、变形叠加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构造研究显示,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均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 A 型褶皱群和近水平的拉伸线理,表明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运动学特征表明,宁陕断裂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而安康断裂则以右行变形为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宁陕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 SHRIMP U Pb 定年结果为(186.0±4.0)Ma;安康断裂带内云母矿物的40 Ar 39 Ar 定年结果为161.2~173.5 Ma。虽然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早中侏罗世,从而共同构成了南秦岭构造带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和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陈虹胡健民武国利田蜜
关键词:陆内变形秦岭造山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演化被引量:28
2013年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分隔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块两大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外缘的一条断裂带。通过断裂带内详细的构造变形测量,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筛分,获得新生代4期构造应力场。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提出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即:始新世末—渐新世近N-S向挤压逆冲变形、中新世晚期—上新世NW SE向挤压与左行走滑活动、上新世末—中更新世NNE SSW向挤压与右行走滑活动、晚更新世以来近E-W向挤压与伸展构造。其中强烈的构造变形起始于中新世晚期,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扩展在中新世晚期已经到达该断裂带。研究结果表明,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在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同时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侧扩展和鄂尔多斯地块新生代构造转换的构造过程。
陈虹胡健民公王斌李利波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应力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