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3101)

作品数:21 被引量:303H指数:10
相关作者:朱德妹王明贵徐晓刚叶信予吴卫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耐药
  • 7篇内酰胺酶
  • 6篇碳青霉烯
  • 6篇内酰胺
  • 6篇青霉烯
  • 6篇Β内酰胺
  • 6篇Β内酰胺酶
  • 5篇单胞菌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5篇耐药铜绿假单...
  • 5篇耐药性
  • 5篇假单胞菌
  • 5篇杆菌
  • 4篇内酰胺酶类
  • 4篇喹诺酮
  • 4篇喹诺酮类
  • 4篇抗生素
  • 4篇克雷伯菌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5篇朱德妹
  • 12篇王明贵
  • 11篇徐晓刚
  • 8篇叶信予
  • 5篇胡付品
  • 5篇吴卫红
  • 5篇沈继录
  • 4篇俞云松
  • 4篇吴湜
  • 3篇李兰娟
  • 3篇陈亚岗
  • 3篇骆俊
  • 3篇汪复
  • 3篇刘杨
  • 3篇郭燕
  • 2篇林东昉
  • 2篇张泓
  • 2篇李万华
  • 2篇魏泽庆
  • 2篇张婴元

传媒

  • 7篇中华检验医学...
  • 7篇中国感染与化...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头孢吡肟敏感的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了解初筛试验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而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ESBLs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18株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及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中的ESBLs和质粒AmpC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质粒的可传递性;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检测供体大肠埃希菌和受体E.coli J53及其接合子的同源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大肠埃希菌和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8株细菌均为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按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18株细菌经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ESBLs初筛试验结果均为ESBLs产生可疑菌株,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所有菌株的头孢吡肟抑菌圈直径均在18mm以上,显示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1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9株产CIT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CMY-2型AmpC酶,未发现TEM、SHV、CTX—M、PER、VEB、SFO等广谱或ESBLs;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DHA-1型AmpC酶;5株产DHA-1型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4株同时伴有广谱或ESBLs:其中2株产SHV-11型广谱酶,另2株分别产CTX-M-14型ESBLs和SHV-62型ESBLs;1株产酸克雷伯菌亦单产DHA-1型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PFGE结果显示,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谱型各不相同,而11株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种谱型,其中B型包含7株细菌,这7株细菌均产生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并分离自外科病房,提示可能存在克隆菌株的流行传播。结论在确证试验未能确认的疑似产ESBL
胡付品朱德妹叶信予郭燕吴培澄
关键词:克雷伯菌属Β内酰胺酶类细菌蛋白质类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ESBLs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中的质粒AmpC酶基因和CTX-M型ESBLs基因。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明确其基因亚型;接合试验了解质粒AmpC酶基因和ESBLs基因的可转移性;肠杆菌科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10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35.6%(36/101)的菌株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其中77.8%(28/36)的菌株含CTX-M型ESBL基因,以CTX-M-15和CTX-M-14基因型为主。11.9%(12/101)的菌株产质粒AmpC酶基因,DNA测序证实为DHA-1型质粒AmpC酶。5.9%(6/101)的菌株同时产质粒AmpC酶和ESBLs。结论我院存在同时产质粒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质粒AmpC基因型别主要为DHA-1型,ESBLs基因型别主要为CTX-M-14或CTX-M-15型。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的方式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菌,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菌株的监测。
应华永徐瑞龙胡付品卜黎红朱德妹王明贵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质粒AMPC酶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_2的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PCR扩增oprD2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变化,比较敏感株和耐药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均数t检验。结果 14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具3种模式,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IMPRMEMR)为主,占66.7%;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敏感(IMPRMEMS)占32.6%;亚胺培南敏感和美罗培南耐药(IMPSMEMR)仅占0.7%。PCR扩增141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结果136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位点呈现多样性。其中34株细菌的oprD2编码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6株的oprD2编码基因中有插入片段,96株有小片段缺失或不同位置的多个点突变。另4株产金属酶菌株及1株亚胺培南敏感(美罗培南耐药)株的oprD2编码基因未发现异常。对其中16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10株IPMRMEMR和5株IPMRMEMS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均存在分子量46 000 u处的OprD2蛋白减少,而1株IMPSMEMR株OprD2蛋白带未见异常。结论 oprD2编码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是导致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减少的分子基础,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尤其是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沈继录朱德妹吴卫红王明贵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膜蛋白
杭州市五家医院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耐药转座子结构及分子分型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明确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耐药转座子结构及分子分型。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杭州市5家医院21株VRE菌株,用Etest法进行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接合试验、质粒提取、耐药转座子结构、脉冲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LVA)进行研究。结果21株VRE基因型及表型均符合vanA。属于10个不同的PFGE型,7个不同的MLST分型,4个不同的MLVA分型,其中18株属于克隆复合体CC17,另外3株为ST343与CC17接近。所有VRE菌株均对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敏感。多对引物对转座子的不同区域的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拼接、比对,发现其中2株VRE菌株携带典型的耐药转座子Tn1546,其余19株VRE菌株均携带一种新的与Tn1546相似耐药转座子,均在vanXY之间反向插入IS1485。18株VRE菌株均可通过滤膜接合试验进行万古霉素耐药转移,接合菌均含有约54000bp大小的质粒。结论杭州市5家医院21株VRE菌株均为vauA表型及基因型,发现了一种新的万古霉素耐药转座子结构。21株VRE菌株经MLST分型属于7个不同的序列分型,属于或接近易在医院环境里生存并在近年来迅速造成了全球播散的克隆复合体CC17。
瞿婷婷俞云松魏泽庆陈亚岗李兰娟
关键词:肠球菌属电泳脉冲场
一种同时鉴定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方法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含64μg/ml 头孢噻肟的 CHROMagar 尿道菌定位琼脂在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中的作用。方法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 ESBLs 菌株结果为标准,评价含头孢噻肟 CHROMagar 尿道菌定位琼脂在检测产 ESBLs 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菌株鉴定采用 API 条。结果在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260株大肠埃希菌和28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CISI 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 ESBLs 菌株分别为175株、200株。含64μg/ml头孢噻肟 CHROMagar 尿道菌定位琼脂检测产 ESBLs 菌株分别为172株、197株。与 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结果相比,含64μg/ml头孢噻肟 CHROMagar 尿道菌定位琼脂检测大肠埃希菌中产 ESBLs 菌株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3%(172/175)、100%(85/85)和98.8%(257/260),肺炎克雷伯菌中产 ESBLs 菌株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5%(197/200)、100%(87/87)和98.9%(284/287)结论含64μg/ml 头孢噻肟 CHROMagar 尿道菌定位琼脂在鉴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时即能检测是否为产 ESBLs 菌株,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推广应用。
胡付品叶信予朱德妹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头孢噻肟琼脂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机制被引量:3
2008年
铜绿假单胞菌(PA)对多种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耐药机制包括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外排泵的高表达和外膜孔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其中多药外排泵能排出多种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等,目前被认为是导致PA固有和获得性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
李红玲陈亚岗俞云松
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外排泵多重耐药
2005-2008年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明确对红霉素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2株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对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分型。结果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对肺炎支原体具有良好活性。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敏感性低,MIC50和MIC90均〉128μg/ml。81.4%(83/102)临床株对红霉素耐药(MIC均〉128mg/L)。红霉素耐药肺炎支原体均存在A2063G的核苷酸位点突变。85.3%(87/102)临床分离株属于RFLP1型。结论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高,核糖体23SrRNA的A2063G核苷酸点突变是导致耐药的原因。
刘杨张泓叶信予徐晓刚李万华朱德妹王明贵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泛耐药(PDR)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分析耐药菌株同源性。PCR扩增检测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碳青霉烯酶、质粒介导AmpC酶等分析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PCR扩增检测16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析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PCR扩增检测qnr基因、DNA旋转酶基因gyrA、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parC和parE,分析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CR扩增oprD2编码基因及序列分析和MC207110检测外排泵分析膜屏障机制引起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结果19株PDR-PA的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具有5个型别,其中以A和B型为主,分别有6株和7株。17株检出VEB-3型ESBL基因,其中1株同时检出OXA-10型ESBL基因;未检测出质粒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基因。19株均检出ant(3″)Ⅰ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其中18株同时捡出aac(3)Ⅱ酶基因;19株发生gyrA突变,其中14株同时发生了parC突变,未检测出qnr基因。19株oprD2编码基因均发生小片段缺失。16株显示具外排泵机制。结论提示产生VEB-3型ESBL、aac(3)Ⅱ和ant(3″)Ⅰ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ParC基因发生突变,以及OprD2蛋白缺失和外排泵高表达是本组PDR-PA泛耐药的重要原因。
沈继录朱德妹王明贵
关键词:泛耐药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耐药菌株的基因同源性和传播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筛选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等电聚焦电泳(IEF)测定产β内酰胺酶等电点,blaTEM,blaSHV,blaCTX-M-Ga-Gc,blaPER-1,blaOXA-23,blaMBL等,引物的PCR进行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Southern印迹进行苯唑西林酶OXA-23的基因定位脉冲场电泳(PFGE)研究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同源性。结果6株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酶,其中5株同时产PER-1型ESBLs。6株菌blaOXA-23均定位于染色体。3株琼氏不动杆菌属于同一PFGE分型,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属于2种PFGE分型。结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导致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同时存在blaOXA-23的克隆传播。
骆俊沈继录徐晓刚胡付品朱德妹汪复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
16S rRNA甲基化酶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分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6种编码16SrRNA甲基化酶的基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12月分离的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采用PCR检测其中6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的分布。对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用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91.5%(193/211)被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其中133株含armA(133/211,63.0%),60株含rmtB(60/211,28.4%)。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10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甲基化酶基因检出达100%,且armA和rmtB的检出相仿(分别为49与55株)。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94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甲基化酶检出94.7%(89株),以armA(84株)为主。未检测到rmtA,rmtC,rmtD和npmA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该类基因并非单克隆传播。结论几乎所有临床分离的阿米卡星MIC>512mg/L的革兰阴性菌中都能检出armA或rmtB基因。
周颖杰余慧郭庆兰徐晓刚叶信予吴湜郭燕王明贵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耐药革兰阴性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