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406)

作品数:59 被引量:421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会军孙建奇贺圣平张颖郎咸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气候
  • 11篇降水
  • 10篇季风
  • 7篇东亚冬季风
  • 7篇冬季风
  • 6篇夏季
  • 6篇DEMETE...
  • 5篇年际
  • 5篇气候模式
  • 5篇OVER
  • 4篇年代际
  • 4篇气候变化
  • 4篇耦合气候模式
  • 4篇REGCM3
  • 4篇WINTER
  • 4篇EAST_A...
  • 4篇FREQUE...
  • 3篇冬季降水
  • 3篇热带
  • 3篇夏季降水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陕西省气象学...

作者

  • 15篇王会军
  • 7篇孙建奇
  • 3篇郎咸梅
  • 3篇贺圣平
  • 3篇陈活泼
  • 3篇张颖
  • 2篇姜大膀
  • 2篇袁薇
  • 2篇马洁华
  • 2篇范可
  • 2篇曾晓东
  • 1篇方建刚
  • 1篇肖科丽
  • 1篇王涛
  • 1篇邵璞
  • 1篇郑飞
  • 1篇宗培书
  • 1篇张刚
  • 1篇燕青
  • 1篇王娜

传媒

  • 12篇Atmosp...
  • 8篇气象学报
  • 8篇Advanc...
  • 8篇Scienc...
  • 6篇科学通报
  • 6篇Journa...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Scienc...
  • 1篇气象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21篇2012
  • 20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东北冬季降雪的年代际增多及其与冬季风减弱的关系被引量:20
2013年
针对我国东北冬季降水(降雪)近几十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冬季降雪开始增多,就区域平均而言1986~2010年期间比1951~1985年显著增多了20%以上.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这种年代际降雪增多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东亚冬季风的减弱有密切关系,其基本物理图像是: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减弱导致冷空气减弱,从而使得东北亚的太平洋沿岸区海温升高,进而海面的蒸发加强使得其上空水汽含量增多,由此导致向我国东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增多;另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冬季风减弱,导致大气变暖,来自冬季风上游的水汽输送也增多了.这两个因素使得东北冬季上空水汽含量显著增多了,从而导致冬季降雪增多.
王会军贺圣平
关键词:冬季降雪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
基于前期观测降水和500 hPa高度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频数的新预测方案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前期1—2月和4—5月平均的东半球格点降水与500hPa高度场资料,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了预测西北太平洋年热带风暴生成频数的预测方案。由于分别使用了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建立了两个预测模型,对1979—2002年的预测交叉检验的距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4。预测的多年平均绝对误差是3.0和3.2,即多年平均西北太平洋年热带风暴生成频数的10%左右。进一步指出:实际预测中可以把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平均作为最后预测结果,这样的话,多年交叉检验的距平相关系数是0.88,多年平均的预测绝对误差是1.92个。这样就可能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测。本文结果还只是该方案的交叉检验结果,尚需在实际预测中进一步检验其能力。
王会军
关键词:热带风暴频数
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动力结合统计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中国东部6个气候关键区,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指出,冬季降水既与前期气候因子有关,又受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气候预测研究。然后,从实时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前期预测因子的观测信息和具有数值可预测性的同期气候因子的数值模式结果,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就各区域平均冬季降水逐一建立了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并在预测模型中考虑了模型结果中系统误差的订正。交叉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区域预测模型普遍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优势主要表现在对冬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以及异常符号的预测准确率上。就6个区域平均而言,1982—2008年交叉检验结果与实况间的相关系数和距平同号率分别为0.69和78%,表明该预测思想具有可行性。
郎咸梅
关键词:冬季降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北极夏季无海冰状态时的东亚气候变化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CMIP3模式在IPCC SRES A1B情景下对未来气候的预测结果,得到北极夏季无海冰的一种情况,即"free Arctic"。利用相应的海温场和CO2含量驱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北极夏季无海冰时的东亚气候。试验结果表明,夏季北极无海冰时,全球表面气温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升高,高纬地区升温幅度大于低纬地区,同纬度地区陆地大于海洋。海平面气压场表现为陆地上一致性的降低以及副热带海洋和南极洲边缘部分海域的升高。此外,东亚夏季风环流明显增强,季风区降水明显增多。
马洁华王会军张颖
关键词:海冰数值模拟
Seasonal Prediction of Spring Dust Weather Frequency in Beijing
2011年
In this paper, seasonal prediction of spring dust weather frequency (DWF) in Beijing during 1982–2008 has been performed. First, correlation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tecedent climate signals during last winter that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pring DWF in Beijing. Then, a seasonal prediction model of spring DWF in Beijing is established through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 which the systematic error between the result of original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averaged over the last 10 years, is corrected.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climate signals occurring synchronously with spring dust weather, particularly meridional wind at 850 hPa over western Mongolian Plateau, are also linked closely to spring DWF in Beijing. As such, statistical and dynamic prediction approaches should be combined to include these synchronous predictors into the prediction model in the real-time operational predictio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pring DWF in Beijing, even over North China. However, realizing such a prediction idea in practice depends essentially on the ability of climate models in predicting key climate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spring DWF in Beijing.
郎咸梅
中国江南地区夏季降水的统计降尺度预报(英文)
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利用DEMETER资料和观测资料对中国江南地区的夏季降水进行统计降尺度研究。结果发现,统计模式在江南地区DEMETER7个模式回报的夏季降水与观测结果的空间距平相关系数提高显著,尤其是在中部和东北部...
LIU Ying 1,2,FAN Ke1,and WANG Hui-Jun1 1 Nansen-Zhu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re,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关键词:DEMETER
文献传递
Evaluating the Dependence of Vegetation on Climate in an Improved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被引量:13
2010年
The capability of an improved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DGVM) in reproduc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o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is evaluated. The new model incorporates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DGVM (CLM3.0-DGVM) with a submodel for temperate and boreal shrubs, as well as other revisions such as the "two-leaf" scheme for photosynthesis and the definition of fractional coverage of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ised model may correctly reproduce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e and boreal shrubs, and improves the model performance with more realistic distribution of di?erent vege- tation types. The revised model also correctly reproduces the zonal distributions of vegetation types. In reproducing the dependence of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on climate conditions,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dominant regions for trees, grasses, shrubs, and bare soil are clearly separated by a climate index derived from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LM4 surface data. The dominant plant functional type mapping to a two dimensional parameter space of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lso qualitatively agrees with the results from observations and theoretical ecology studies.
曾晓东
耦合模式对冬春季节南、北极涛动的季节气候预测能力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评估了耦合气候模式对冬、春季北极涛动(AO)和南极涛动(AAO)的预测效能。结果表明,模式对于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模拟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其中,对冬季的模拟能力要强于春季。冬季,几乎所有的模式都能很好地模拟出对流层内北极涛动的空间分布形态特点,空间相关系数很高。春季,大部分模式的模拟结果仍然是比较好,与再分析资料结果的空间相关性比较高。对于南极涛动,模式在全年对流层各个层次上都能比较好地刻画其空间分布,且模式在850hPa等压面上的空间模拟效能要稍强于海平面。相对来说,冬季的模拟效果也稍强于其他季节,但是,差异不显著,模式与模式的差别也比较小。另外,模式对于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时间序列模拟能力有限,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只有少数几个模式达到显著性水平。
钱卓蕾王会军孙建奇
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和春季东亚季风区土壤湿度的关系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土壤湿度资料、中国台站观测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的风场和气温资料,在去除了降水资料中的ENSO信号的影响后,分析了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和春季东亚季风区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和前期春季土壤湿度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中晚春(4—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湿度偏高(低)时,晚春(5月)长江中下游上空低层气温偏低(高),从而导致东亚季风区的海陆温差减小(增加)。海陆温差的减弱(增强)使得6月东亚夏季风较常年偏弱(强),伴随的风场异常主要体现在长江以南地区为南风(北风)异常所控制,而长江以北则为北风(南风)异常,从而使得长江中下游存在着异常辐合(散),最终导致长江中下游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少)。
詹艳玲林朝晖
RegCM3对中国淮河流域降水模拟能力的检验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检验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3)对中国淮河流域(30°55′—36°36′N,111°55′—121°25′E)1982—2001年夏季降水及大尺度环流场的模拟能力,并选取降水明显偏多的2003年夏季为个例,评估了RegCM3模式对该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集合模拟能力。模拟的20a降水的空间分布与实测资料对比表明,RegCM3成功地模拟出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通过分析对比RegCM3模拟出的低层850hPa流场结构和水汽输送状况与实测情况,可知RegCM3能模拟出低层流场结构的大致分布和水汽输送特点,但模拟所得风速和湿度均比实况偏大。对2003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集合模拟结果表明,RegCM3对中小尺度极端强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中心的模拟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宗培书王会军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淮河流域降水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