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43-1949)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宋佩玉陆烨张向东张生贤骥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战后
  • 2篇金融
  • 2篇开埠
  • 1篇演戏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影响
  • 1篇营业
  • 1篇噪音污染
  • 1篇噪音治理
  • 1篇战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环境
  • 1篇人力资本
  • 1篇上海开埠
  • 1篇生态圈
  • 1篇中心城
  • 1篇中心城区
  • 1篇资本
  • 1篇总工会
  • 1篇租界

机构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工会管理...
  • 3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宋佩玉
  • 2篇陆烨
  • 1篇贤骥清
  • 1篇张向东
  • 1篇张生

传媒

  • 3篇山东工会论坛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戏剧艺术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国名城
  • 1篇工会理论研究
  • 1篇都市文化研究
  • 1篇全球城市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群体象征与国际认同:近代中国劳方代表参加国际劳工大会的历史经验被引量:2
2022年
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劳工治理,肇始于1919年以创始会员国身份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在1919年至1948年的三十年间派员参加了绝大多数届次国际劳工大会。“劳方代表的选派与参会”问题始终纷争不断,北洋政府拒派劳资代表,国民政府所派代表资格饱受争议,直至1936年朱学范获派后方才尘埃落定。朱氏自1936年至1945年担任劳方代表出席国际会议,以“国民外交家”身份获得世界各国劳工界的认可。在国家利益之下寻求中国劳工问题的世界应对策略,是劳工领袖推动近代中国参与国际劳工事务的实践经验,也为当代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劳工治理提供了借鉴。
孙岩邹卫民宓海征
新冠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与用工研究——基于上海企业复工复产的调研被引量:2
2020年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和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劳工组织认为此次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疫情发生初期,在上海部分企业中开展了经营与用工状况调研。由于处于疫情爆发的非重点地区,疫情期间上海大部分企业均按时复工复产,疫情平稳后大部分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稳定员工队伍。随着新冠疫情危机升级,企业越来越担忧2020年的发展前景,如何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应对全球危机带来的风险已成为关注焦点。疫情过后,需要对“逆全球化”潮流下的产业链全球布局、应急性转产过后的产能过剩与恢复正常生产、突发危机影响下的劳动损失与劳动力流动做更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孙岩邹卫民牛雪峰
城市治理、营业调控与人群集聚:徐汇文化街区的形成因素探究
2021年
今天的徐汇区域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保存着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文化名人故居众多。徐汇文化街区的文脉,始于近代上海的法租界时期,与当时政府的城市治理息息相关。本文从城市治理的角度切入,以分类营业制度等治理措施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营业调控、人群集聚等因素与文化街区形成的关系,以期丰富近代城区史的相关研究,也为今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陆烨
上海开埠后的华洋共居与城市发展
2014年
上海在开埠通商之后,外国商人在领事的保护下,以低廉的价格取得了上海土地的永久使用权。战争发生,华洋共居使上海租界人口骤增,房屋供求关系比例失衡,尽管中外房地产商建造新屋,但房屋仍供不应求,上海城市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张生
关键词:城市发展
近代上海远东国际汇兑中心的形成被引量:3
2011年
综观历史上重要的国际汇兑中心的发展轨迹,虽各自所处的背景和优势不同,但一般而言,影响一个地区成为国际汇兑中心的最为主要的条件有三:经济规模、金融因素和政治环境。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正是具备了相当数量的汇兑业务量、一定数量的国际汇兑办理机构、品种齐全的汇兑业务种类、符合国际惯例的汇价体系、外汇管制的全面放开等特殊历史条件,与"远东唯一的金市场"、大条银市场相互套做,形成多角汇兑关系,成为远东汇兑市场之中心,在空间和功能上对伦敦、纽约等欧美国际金融中心起补充作用。上海外汇市场成为"远东汇兑市场之中心,次于伦敦、纽约,而成为世界三大汇兑市场之一"。
宋佩玉
关键词:交易规模金融因素政治环境
流动舞台·景观装置·巡演戏场——中国古代“戏车”源流考论
2022年
"戏车"是东西方文化中都曾出现过的一种移动式展演车台,主要见于戏剧演出、节日庆典、礼仪活动之中。中国戏车始于汉代百戏中的弄车技,与之相类,又有鼓车、歌车、乐车等演变;隋唐时期,鼓吹车和山车有所发展,出现了白鹭车、偶乐车、陆船种种流变;宋元之后,卤簿山车、鼓笛棚车和抬阁轿亭成为仪仗展示和流动表演的主要车台;及至近代,戏车演变为彩车和花车,见于礼仪庆典和民俗文化活动中。经过时代流变,中国古代"戏车"相互间融合变化,实际上具有了流动舞台、景观装置、巡演戏场和开放剧场的舞台美术特征。
贤骥清
关键词:舞台美术
开埠初期上海的国际贸易与汇兑被引量:2
2008年
整个18世纪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起初,英国除了运送白银以外,别无弥补贸易差额的手段。国际贸易所形成的货币在埠际间的流通量年均约数亿两白银,如此庞大的货币量,在埠际运来运去,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经济学观点看来,为了节约社会劳动的不必要耗费,以汇票代替运现越来越成为现实的需要。上海开埠初期的十几年间,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历史地从现银结算向汇兑结算转变,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洋行在汇兑交易中暂时处于操控地位。
宋佩玉
关键词:开埠初期国际汇兑国际贸易经济史
技能的“价值”:产业工人人力资本与薪酬的关联性被引量:2
2021年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已成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薪酬体现了企业对产业工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价值认可。利用2019年上海产业工人技能状况调查数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构建人力资本薪酬影响模型,研究人力资本与薪酬之间的关联性,从行业划分和企业类型两个角度就人力资本的薪酬激励做进一步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对薪酬的影响较大,资历的薪酬激励较小,企业对专业技术能力的价值认可较高,工作岗位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提升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培训更易获得薪酬回报。
孙岩邹卫民施思
关键词:人力资本薪酬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以《上海新报》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信息的巨大需求,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中文商业报纸的第一页,《上海新报》自诞生之日起,业务上发展很快,对近现代的新闻传媒起到了开拓性的示范作用。文章旨在通过对《上海新报》诞生背景及条件、办报理念与特点的分析,探讨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中文化"的变迁过程。
宋佩玉
关键词:《上海新报》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的噪音治理被引量:3
2022年
作为中西交汇的国际大都市,近代上海的城市治理始终交织着华洋关系,噪音治理即为典型,并以人口密集、工商业繁盛的公共租界最为显著。上海公共租界噪音治理起步伊始,就参照了欧洲的城市治理模式,但也面临本土化的困境。租界内华洋居民因文化传统不同,对噪音的认知也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侨对华人的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华人对城市噪音的认知也逐渐由不解演变为理解,并深化为对都市文明的探讨,主动参与治理。华洋双方认知的趋同,促进了噪音治理共识的形成。同时,华洋问题的背后也有利益博弈,1938年上海殡葬业噪音问题的处置,较充分地展现了租界当局、商人群体、城市居民三方各自的诉求。最终,经权衡利弊、谨慎处理,在兼顾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取得了共识,有效地推动了城市治理的进展。
陆烨
关键词:噪音污染公共租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