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

作品数:22 被引量:130H指数:7
相关作者:贾竞波刘定震赵英杰张贵权张智勇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大熊猫
  • 4篇取食
  • 4篇种群
  • 3篇动物
  • 3篇动物福利
  • 3篇饲养
  • 3篇秦岭大熊猫
  • 3篇圈养
  • 3篇圈养大熊猫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保护区
  • 2篇生物活性
  • 2篇饲养人
  • 2篇饲养人员
  • 2篇竹种
  • 2篇竹子
  • 2篇开花
  • 2篇化学通讯
  • 2篇活性

机构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保护大熊...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动物园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咸阳职业技术...
  • 1篇国际竹藤组织
  • 1篇陕西太白山国...

作者

  • 6篇贾竞波
  • 4篇刘定震
  • 4篇赵英杰
  • 3篇张贵权
  • 2篇张和民
  • 2篇李德生
  • 2篇朱辉
  • 2篇魏荣平
  • 2篇李颖岳
  • 2篇陈德坤
  • 2篇韩建伟
  • 2篇杨勇
  • 2篇孙雪
  • 2篇张智勇
  • 2篇林达
  • 1篇曾昌霞
  • 1篇杨兴中
  • 1篇易同培
  • 1篇黄炎
  • 1篇杨勇

传媒

  • 3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安碧峰峡基地大熊猫福利现状被引量:1
2019年
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31名饲养员为样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5个方面调查了基地内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福利现状(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心理福利、行为福利),分析了各个方面福利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碧峰峡基地大熊猫福利整体良好,福利水平相对较高,饲养和管理工作相对完善。在具体福利问题上,仍存在瑕疵,主要体现在:投食方式单一、环境丰容不足、大熊猫疾病率略高、人与动物关系过度亲密、行为多样性不足等问题,需要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相关问题。
杨勇赵英杰贾竞波
关键词:大熊猫动物福利
大熊猫秦岭亚种I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明确大熊猫四川种群和秦岭种群IL-2在基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得到具有具有生物活性的秦岭大熊猫IL-2原核表达产物。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ConA诱导培养的秦岭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IL-2的cDNA片段,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IL-2,转入BL21(DE3)中,以IPTGBL21(DE3)表达IL-2融合蛋白。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及可溶性分析;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融合蛋白生物活性。结果:通过重组表达获得IL-2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34000;免疫家兔得到特异性的抗IL-2抗体,该抗体能够检测细胞内源性IL-2蛋白的表达;融合蛋白具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它的这种作用可被本研究制备的多抗所抑制。结论:成功克隆了秦岭大熊猫IL-2基因,与四川大熊猫核苷酸同源性为99.4%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
乔琦马清义朱辉陈德坤
关键词:秦岭大熊猫IL-2克隆多克隆抗体生物活性
饲养人员主观态度对大熊猫福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三大基地——雅安碧峰峡基地、都江堰基地和卧龙神树坪基地的64名大熊猫饲养人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5个方面调查了他们的主观态度,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度、对大熊猫的喜爱度、职业幸福感、社会认可度和收入满意度。同时,邀请20位动物学专家,依据国际通用的"5F"标准(即五大自由标准),对该64位饲养人员饲养的大熊猫分别进行福利评价,并将饲养人员主观态度与大熊猫福利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福利水平与大熊猫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的喜爱度、大熊猫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均呈正相关关系,即大熊猫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的喜爱度越高,大熊猫福利水平越好;大熊猫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越强,大熊猫福利水平越好。最后以大熊猫福利水平为因变量,以大熊猫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的喜爱度、大熊猫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为自变量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对大熊猫福利水平影响最为显著。
杨勇赵英杰贾竞波
关键词:饲养人员大熊猫动物福利
动物化学通讯及其功能与机制被引量:6
2010年
化学通讯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维系社会等级,传递发情信息,个体识别、亲缘识别等具有重要作用。自第一种外激素被发现,迄今已经整整50年,有关化学通讯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回顾了化学通讯的研究进展,对外激素的化学组成和释放、其感受机制、功能和生理及遗传调节等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刘定震田红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外激素气味犁鼻器社会行为
两种加工方式的精料对大熊猫粪便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精料是其重要的日粮组分,为探讨圈养大熊猫对精料的消化情况,选取3只成年大熊猫,分别饲喂营养含量相同的蒸制窝头和膨化饲料各40 d,分析大熊猫食用2种精料后粪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饲喂膨化饲料的大熊猫粪便量显著高于饲喂蒸制窝头的粪便量(P<0.001),膨化饲料更有利于大熊猫的消化。此外,膨化饲料更便于储存和运输。因此,膨化饲料是圈养野生动物饲料中值得推广的加工方式,对于珍稀濒危的大熊猫更有意义。
刘赫张轶卓何绍纯马涛张成林
关键词:大熊猫精料膨化饲料
三月竹开花前后几种重要代谢物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三月竹(Chimonobambusa opienensis)为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主食竹种,也是当地农民和笋竹加工企业的一大重要经济来源。该研究以开花与未开花三月竹为材料,采用吸光光度法、差量法、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愈创木酚显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三月竹开花前后各部位多种重要代谢物进行测定,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三月竹开花后,叶与次生枝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14.42%和71.39%(P<0.05);次生枝与主枝油脂含量分别下降20.93%和26.04%(P<0.05);叶与次生枝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21.04%和17.81%,淀粉上升8.33%和8.21%,纤维素上升17.62%和8.52%(P<0.05);叶与次生枝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30.07%和37.31%(P<0.05);上叶POD活性上升122.01%(P<0.05)。这说明三月竹开花与多种有机营养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关联,可通过监测叶与次生枝叶绿素含量,次生枝与主枝油脂含量,叶与次生枝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含量,叶与次生枝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叶POD活性来实现对三月竹生长的管理调控。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三月竹开花衰老机理和延期开花提供参考。
王双燕李志宏易同培史军义甄铧
关键词:竹子开花有机营养生化指标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为研究大熊猫对拐棍竹的取食特性以及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更新的影响,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活跃地区的拐棍竹林内设立大熊猫取食样地、模拟取食样地以及对照样地,跟踪对比观测了3种样地处理后连续3年(2009—2011年)拐棍竹种群的无性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大熊猫取食样地具有如下特征:大熊猫不取食直径小于7.5 mm的拐棍竹竿;取食的拐棍竹竿平均竹密度为(10.87±2.85)个m2,断桩平均高度为(0.79±0.10)m;取食率为(22.20±3.15)%;取食点距离最近乔木(DBH>10 cm)平均距离为(0.67±0.29)m。2)2009—2011年,在没有大熊猫取食的条件下,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和年死亡率之间以及二者在不同年份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维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大熊猫取食会造成拐棍竹死亡率的增加,但同时,取食也能够提高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尤其是在大熊猫取食后的第2年,年补充率显著高于年死亡率(P=0.000);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的更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更新的作用只维持在取食后的3年内,之后,拐棍竹会恢复原有更新速率。3)大熊猫取食不仅能够促进拐棍竹更新,并且新生竹竿基径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大熊猫取食对竹林造成的干扰不会影响拐棍竹的后续利用;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的取食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4)模拟样地在2009年补充率显著高于死亡率(P2009=0.001);而2010年和2011年,补充率与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2010=0.928;P2011=0.538),与取食样地表现基本一致,能够促进拐棍竹无性更新。
金琪王强付强张智勇韩建伟李颖岳
关键词:大熊猫取食
邛崃山系3种主食竹单宁及营养成分含量对大熊猫取食选择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研究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在大熊猫取食时对不同竹种以及竹种不同部位选择的影响,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邛崃山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拐棍竹、白夹竹这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单宁、粗蛋白以及钙、镁、铜、锌等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比,综合分析了不同主食竹种、不同营养器官以及不同部位中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与大熊猫取食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种竹种相比较,冷箭竹的单宁含量最低,拐棍竹含量最高;3竹种中,全竿单宁平均含量高于茎部含量,各竹种的中、上部含量明显低于下部含量。2)冷箭竹粗蛋白含量最高,拐棍竹含量最低;不同竹种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主食竹的粗蛋白含量和锌元素含量都与大熊猫取食的断桩高度呈负相关性。3)大熊猫趋向于选择单宁含量低而粗蛋白含量高的竹种及部位,单宁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可以共同作为大熊猫对主食竹种以及主食竹不同部位取食的重要影响因子。
张智勇王强付强韩建伟张志毅李颖岳
关键词:主食竹营养成分取食大熊猫
秦岭地区圈养大熊猫对投食竹种的选择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大熊猫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特化的以竹类为主要食物的采食习性,高山竹类成为大熊猫一年四季的主要食物。笔者在查阅秦岭地区竹类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圈养大熊猫投食竹选择研究,发现大熊猫对竹种的选择范围较宽。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大熊猫对不同投喂竹种具有选择性,文中进一步运用Forage ratio选择指数分析了大熊猫对不同竹种的取食倾向,即大熊猫对投喂的不同竹种是喜好、回避还是随机选择。
傅金和刘颖颖金学林马清义赵鹏鹏
关键词:大熊猫
大熊猫弃食竹秆皮的化学原因被引量:2
2016年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依赖竹子才能够生存,但取食时却有很强的选择性,特别在取食竹秆时,会撕去竹秆皮。尽管这可以简单解释为大熊猫不喜欢吃坚韧的竹秆皮,但研究其背后的化学原因却有助于加深对这种行为的理解。2015年4—5月,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研究基地和都江堰研究基地,通过观察8只圈养大熊猫对10种竹子的采食,发现这些大熊猫只取食其中的8种竹子,并且明显表现出弃食竹秆皮的行为。进一步采用范氏洗涤分析滤袋技术、全自动纤维素分析仪对10种竹子的竹秆皮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显示:10种竹子中除个别竹种外,纤维类物质含量在竹秆皮与竹秆其余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竹秆皮中的半纤维素含量较竹秆其余部位低15%~35%(9种:P〈0.01;1种:P〉0.05),纤维素含量较竹秆其余部位高5%~30%(3种:P〈0.01;5种:P〈0.05;2种:P〉0.05),木质素含量较竹秆其余部位高5%~48%(2种:P〈0.01;6种:P〈0.05;2种:P〉0.05)。显然,纤维类物质的含量差异,尤其是能使竹秆皮变硬的高含量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大熊猫弃食竹秆皮的主要原因之一。观察中的个别例外也意味着纤维类物质也许不是大熊猫选择性取食的唯一原因。
赵志琛林达孙雪张贵权贾竞波
关键词:大熊猫竹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