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354018)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徐水凌朱佳张新红郑文文朱丽更多>>
- 相关机构:嘉兴学院嘉兴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线粒体损伤在创伤弧菌诱导树突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损伤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Vv 1.1758与DC2.4细胞混合培养模型。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创伤弧菌侵入细胞方式和细胞线粒体病变情况。荧光探针DCFH-DA和Fluo-8/AM分别检测侵入细胞内活性氧(ROS)和Ca2+离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Vv 1.1758可诱导DC2.4细胞凋亡。Vv 1.1758以菌体一端与细胞表面结合的方式侵入细胞,侵入细胞的线粒体有明显病变,细胞内ROS和Ca2+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共培育1 h,NF-κB p65蛋白即开始升高,5 h达高峰,6 h稍有下降;TNF-α蛋白则在共培育2 h开始增高,6 h达高峰。结论:线粒体损伤在Vv诱导DC凋亡中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和Ca2+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有关,NF-κB p65和TNF-α可能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
- 徐水凌朱佳张新红邵平扬郑文文
- 关键词:创伤弧菌树突状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肿瘤坏死因子Α
- 创伤弧菌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DC2.4凋亡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通过建立Vv1.1758标准菌株与小鼠树突状细胞DC 2.4的细胞感染模型,计算其感染率,并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树突状细胞DC 2.4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Vv1.1758标准菌株与小鼠树突状细胞DC 2.4混合培养1h后,即见有创伤弧菌的侵入,混合培养2h、3h、4h、5h、6h后,细菌侵入细胞现象明显,侵入率分别为(36.3±3.4)%、(55.1±4.7)%、(67.9±6.3)%、(83.9±5.8)%和(91.9±8.3)%,与混合培养1h(12.1±1.3)比较,细菌侵入率明显升高(P<0.05);Vv 1.1758标准菌株与小鼠树突状细胞DC 2.4混合培养1h,2h,3h,4h,5h,6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1.1)%、(26.9±8.8)%、(35.5±10.2)%、(43.3±11.7)%、(60.8±13.8)%和(76.1±15.3)%,由此得出,创伤弧菌可侵入DC 2.4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损伤DC 2.4的主要机制。
- 郑文文吴健朱丽徐聪徐水凌
- 关键词:创伤弧菌树突状细胞凋亡
- 钙离子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分子在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 B2侵入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 B2侵入树突状细胞(DC)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的改变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分子的作用。方法建立创伤弧菌 B2株与DC 2.4细胞的混合培养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侵入时间段内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荧光探针 Fluo-8-AM 观察[Ca2+]i 的改变,Western 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STAT3和磷酸化 STAT3(p-STAT3,705位点)相对分子表达量和细胞内分布。数据分析采用 t 检验。结果创伤弧菌 B2株与 DC 2.4细胞混合培养1、2、3和4 h 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10±4.72)%、(30.10±3.52)%、(46.20±15.61)%和(31.00±19.10)%,创伤弧菌1.1758株与创伤弧菌 B2株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30、22.33、4.30和4.30,P 值分别为0.040、0.002、0.040和0.040);同时细胞坏死率分别为(19.70±3.50)%、(39.20±4.60)%、(40.90±13.80)%和(62.10±8.20)%,创伤弧菌1.1758株与创伤弧菌 B2株细胞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9.93、14.09、4.30和14.09,P 值分别为0.010、0.005、0.049和0.005)。与创伤弧菌1.1758株相比,创伤弧菌 B2株能在相同时间内引起更为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a2+]i 的荧光强度随着细胞凋亡的增加而增强。STAT3分子的总蛋白量有所增加,但 p-STAT3(705位点)相对分子表达量则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 p-STAT3(705位点)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创伤弧菌 B2株在侵入 DC 过程中,升高[Ca2+]i 的同时抑制 STAT3(705位点)磷酸化,有可能是创伤弧菌 B2株诱导细胞快速凋亡和坏死的重要机制。
- 朱佳徐水凌张新红朱丽
- 关键词:临床分离株树突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