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MZ011)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魏淑霞孙颖慧魏淑霞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职官
  • 2篇贪赃
  • 2篇律令
  • 2篇官吏
  • 2篇官员
  • 2篇《天盛律令》
  • 1篇致仕
  • 1篇首领
  • 1篇迁转
  • 1篇俸禄
  • 1篇考课
  • 1篇官阶
  • 1篇官品
  • 1篇官制
  • 1篇封爵

机构

  • 6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宁夏大学

作者

  • 4篇魏淑霞
  • 2篇魏淑霞
  • 1篇孙颖慧

传媒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西夏研究
  • 1篇西夏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夏官吏的考课惩奖制被引量:3
2013年
考课是政府督促官吏勤于职守的主要措施,惩奖是对考课结果的处理,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传世汉文典籍、黑水城出土西夏法典和社会文书相结合的方法,将西夏官吏的考课惩奖纳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历史镜像下进行探讨,从制度规定与制度运行两个层面探讨西夏官吏的考课惩奖制度,既有助于我们更客观、立体地了解西夏职官制度,也为进一步探讨西夏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提供了重要素材。
魏淑霞
关键词:考课迁转
西夏官吏酬劳——封爵、俸禄及致仕被引量:2
2012年
封爵、俸禄、致仕是官吏酬劳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其酬劳制度虽有承袭中原传统职官制度的成分,但在具体的规定和运作中又呈现出独特的一面。本文在现有的汉文献、碑刻、黑水城出土文书、律令等史料记载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职官制度文化视角入手对西夏官吏的封爵、俸禄、致仕等进行了探讨,从侧面反映了西夏职官制度的运行状况。
魏淑霞陈燕
关键词:职官封爵俸禄致仕
西夏职官中的宗族首领被引量:3
2015年
西夏的首领制普遍存在并伴随西夏政权始末,西夏立国后努力将宗族首领纳入职官管理体系,这一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首领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部族的首领,又是西夏职官体制中的一员,拥有自己的部族,又受到西夏政府的管理,广泛参与西夏政治生活,是西夏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极。而且,他们将权限由最初的主军权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政治领域,这种权力的拓展是与党项羌族、西夏政权的汉化相伴随的。
魏淑霞
关键词:首领职官
《天盛律令》关于西夏官员贪赃问题的规定
2013年
本文通过比较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与唐宋律法中关于官员贪赃的条款,对西夏关于官员贪赃的预防与惩处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关于六赃的记载,与唐宋的'六赃'名目稍有不同,将官员贪赃分为三种情况:受财请求(包括受财及与财、受财枉法、请求嘱咐、监临主司受财)、挟官势乞索财物、受所监临财物。西夏对官员受贿的查处规定之详细程度超过唐宋,十分严密;对官员犯受监临财物赃罪的处罚之重也远远超过唐宋;对官员挟官势乞索财物的处罚力度很大,规定十分细致,总体体现出了等级性和不平等性的特点。西夏在以法律形式对官员贪赃进行惩治的同时,在日常的行政机制运作的过程中也对官员犯赃进行监察预防,这种预防主要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系统而发挥作用。
魏淑霞
关键词:贪赃
《天盛律令》关于西夏官员贪赃问题的规定
本文通过比较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与唐宋律法中关于官员贪赃的条款,对西夏关于官员贪赃的预防与惩处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关于六赃的记载,与唐宋的"六赃"名目稍有不同,将官员贪赃分为三种情况:受财请求(包括受财及与财、受...
魏淑霞
关键词:贪赃
文献传递
西夏的官品与官阶——西夏官吏酬劳制度研究之一被引量:2
2012年
西夏的职官制度以承袭中原传统官制为主,官品、官阶数量繁多,用以强化官员身份性、等级性,并利用这种等级的激励作用来维护其政权的稳定性。另外,西夏的官品、官阶制在运作过程中所衍生的官吏的各种特权、待遇与礼遇等,体现了官品与官阶的功用是明显的和直接的。
魏淑霞孙颖慧
关键词:官品官阶
共1页<1>
聚类工具0